人民日報:“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一天勞累,看看電視,倒頭便睡。這是一部分農村文化生活的真實寫照。在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中,文化建設無疑成了制約軟硬件發(fā)展的軟肋。
由于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不足,農民自己又無經濟實力購買文化商品,因此農村文化生活日復一日地貧乏、枯燥和孤單,同時給農村消極文化現(xiàn)象的產生和發(fā)展留下了巨大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各種低俗和無聊的文化乘虛而入,侵蝕農村保留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一些傳統(tǒng)的帶有濃郁地方特色和氣息的文化活動項目正處于瀕臨滅絕地步。在傳統(tǒng)將失,現(xiàn)代價值文化卻無法建立起來的情況下,農民沒有正常娛樂活動了,必然被其它外界力量所吸引,扭曲的文化價值觀日漸盛行。
針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我們應從四個方面來著力加強新農村文化的建設。
第一要重視突破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制度瓶頸。首先要強化文化職能部門的獨立建設。過去縣鄉(xiāng)兩級文化部門很大程度上是“養(yǎng)人”式的文化運行體制,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能力和人力、財力和物力投入到為農民提供文化服務中,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七所八站由于機構的精簡,文化站早已是名存實亡,致使鄉(xiāng)村文化體系“空殼化”運轉;其次是轉換鄉(xiāng)村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從政府行為上看,由于在文化建設方面不僅難以像經濟建設和招商引資一樣看到高樓大廈的崛起、工廠林立的壯觀,也不可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財政收入和顯著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因此沿行的文化體制一向缺乏積極性。特別是當前的新農村建設,政府考慮的還是房屋規(guī)劃、公路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如何活躍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則很少投入。這樣就形成了今天這種怪現(xiàn)象:應該由政府主導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長期投入不足,應該由市場主導的經營性文化產業(yè)卻長期依賴政府!罢鲥X辦、群眾圍著看”送去的“文化大餐”卻往往很不合農民胃口,農民并不領情,以致“來了就熱鬧,人走就茶涼”,難以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文化溫飽”。因此,唯一的對策只有政府充分認識到農村廣泛活躍的文化中介組織的重要性,從農民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從當?shù)氐幕A和條件出發(fā),將政府力量作用于社會力量,將時代資源嫁接于傳統(tǒng)資源,才能使政府力量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才能喚醒農民的參與熱情,從而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
第二要重視選拔高素質的鄉(xiāng)村文化建設干部隊伍。在文化建設體制進一步理順的情況下,新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體應該是農村的高人、能人、強人和文化人。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領導者,更應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分子,他們應該集領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活動“專家”于一身。有這樣的身份和本領,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就能夠縱橫捭闔、得心應手。這給選拔鄉(xiāng)村兩級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鄉(xiāng)村干部培訓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通過傳授具有鄉(xiāng)土特色的文化知識和文化技能,讓他們去編織農村文化綠洲,構建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始肯定是艱難的,但只要一點一滴地去做,堅持數(shù)年甚至數(shù)十年,一個朝氣蓬勃的農村新文化、新風氣必將形成。
第三要重視村民全面素質的提高,發(fā)揮農民的主體創(chuàng)造作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關鍵是要遵循農民主體的原則,鼓勵農民主動參與,讓農民群眾得到實惠。要堅持依靠農民、發(fā)動農民、相信農民,農民的事情農民自己做主,農民的事業(yè),由農民來辦。如果在文化的創(chuàng)造上,農民成為了旁觀的局外人、簡單的勞動者,這種身份不僅造成農民對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冷漠,而且使我們傳統(tǒng)的民族文化的發(fā)展沒有了源頭活水。因此,能否培養(yǎng)高素質的社會主義新型農民,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精神,讓他們能積極參與、積極融入到新農村文化和經濟建設中來,是決定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速度和成敗的關鍵要素。
第四要重視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當前文化產品的提供者、制造者和傳播者把眼光主要放在反映都市生活上,卻不熟悉農村、不了解農民,以為想當然的情況就是農村的情況,以為自己的喜好就是農民的喜好,坐在空調房里閉門造車而非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研究。脫離了沿襲和傳承的鄉(xiāng)土文化,新農村文化建設只能是紙上談兵、緣木求魚。事實上,在廣大農村遍布著巨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民族文化就“活”在廣大農民日常生活中。如紅白喜事、修譜祭祖、廟會儀式、逢圩趕集等,具體到吹嗩吶、扭秧歌、舞獅子、賽龍舟、放孔明燈、聽采茶戲等項目,實質上就是農民在自娛自樂。在這些活動開展時,農民的情感得到大釋放、精神得到大愉悅、眼界得到大開闊,也是他們信得過、學得來、接受快的一種途徑。只有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些文化遺產價值,只有重建文明的健康的有凝結力的風俗,才能保持鄉(xiāng)土社會的淳樸和憨厚,才能與構建“和諧、穩(wěn)定、富裕”的新農村宗旨相統(tǒng)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