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電化學、材料化學及鹽湖資源開發(fā)研究。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1.青海省科技廳“鹽湖水氯鎂石制取高純鎂砂生產技術開發(fā)研究” 負責人。
資料更新中……
科研成果:
資料更新中……
發(fā)明專利:
1 電解液添加劑對可充堿錳電池負極電化學性能的影響 艾娟; 徐徽; 鄧新榮; 侯立松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2- 12-25
2 一種從鹽湖鹵水中聯合提取硼、鎂、鋰的方法 徐徽; 毛小兵; 李增榮; 石西昌; 龐全世; 陳白珍; 楊喜云; 王華偉 西部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中南大學 2007-08-29
3 一種從鹽湖鹵水中聯合提取鎂、鋰的方法 徐徽; 李新海; 石西昌; 陳白珍 中南大學 2005-05-25
4 一種以鹽湖水氯鎂石為原料制取高純鎂砂的方法 徐徽; 李新海; 陳白珍; 石西昌; 劉榮義; 馬雅琳; 鄧新榮 中南大學 2005-05-25
5 高純無水氯化鎂的制備方法 周寧波; 陳白珍; 徐徽; 李新海; 石西昌; 何新快 中南大學 2005-11-02
6 不銹鋼表面快速著色的方法 何新快; 陳白珍; 徐徽; 石西昌; 楊喜云; 吳璐燁 中南大學 2006-10-18
7 鋁或鋁合金三價鉻化學轉化膜的制備方法 余會成; 陳白珍; 徐徽; 楊喜云; 石西昌 中南大學 2008-10-01
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鋰離子電池》 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2
發(fā)表論文:
1 LiAl_xMn_(2-x)O_4的制備及其在酸介質中的穩(wěn)定性 馬立文; 陳白珍; 石西昌; 徐徽; 楊喜云; 張坤 無機化學學報 2010- 03-10
2 鹽湖水氯鎂石制取阻燃型超細氫氧化鎂研究 徐徽; 陳啟元; 李新海; 侯立松 2004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會議專輯 2004-08-01
3 鹽湖鎂資源開發(fā)生產高純鎂砂節(jié)能工藝 徐徽 2005年中國鎂鹽生產節(jié)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討會論文集 2005-09-01
4 鹽湖水氯鎂石制取超細阻燃型氫氧化鎂的研究 鄧新榮; 徐徽 2005年中國鎂鹽生產節(jié)能降耗、利用新能源高峰研討會論文集 2005-09-01
5 關于我國鹽湖資源開發(fā)利用的發(fā)展戰(zhàn)略與前景 徐徽 鎂化合物科技(生產)信息2005年第2期 2005-12-01
6 水鎂石制取高純氧化鎂的研究 徐徽; 蔡勇; 石西昌; 皮光華 2006年中國鎂鹽行業(yè)年會暨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推介會論文集 2006-09-01
7 高鎂鋰比鹽湖鹵水鎂鋰分離工藝 徐徽; 許良; 陳白珍; 石西昌; 楊鑫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15
8 鎂合金微弧氧化添加劑的優(yōu)選 石西昌; 肖湘; 尚偉; 陳白珍; 徐徽 ; 楊喜云 材料保護 2009-02-15
9 鋰離子篩前驅體制備方法的研究進展 陳白珍; 馬立文; 石西昌; 徐徽 ; 楊喜云 無機鹽工業(yè) 2009-07-10
10 AZ31鎂合金表面化學鍍鎳工藝研究 石西昌; 楊慧蘭; 肖湘; 徐徽; 陳白珍; 楊喜云 腐蝕科學與防護技術 2009-07-25
11 鋰錳氧化物離子篩結構和摻雜研究進展 石西昌; 余亮良; 陳白珍; 徐徽 ; 楊喜云 中國錳業(yè) 2009-08-28
12 微波法合成LiFePO_4的研究 蘇元智; 徐徽; 陳白珍; 蔡勇 電池 2006-02-25
13 水鎂石制取高純氧化鎂的研究 徐徽; 蔡勇; 石西昌; 皮光華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6-03-30
14 微波法制備LiCoO_2正極材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 徐徽; 周春仙; 陳白珍; 皮關華 電源技術 2006- 07-20
15 用低品位菱鎂礦制取高純鎂砂 徐徽; 蔡勇; 陳白珍; 蘇元智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8-26
16 Li(Mn_(1/3)Ni_(1/3)Co_(1/3))_(1-y)M_yO_2(M=Al,Mg,Ti)正極材料的制備及性能 李義兵; 陳白珍; 徐徽; 石西昌; 胡擁軍; 陳亞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06-08-30
17 微波法合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LiCoO_2 周春仙; 徐徽; 陳白珍; 蘇元智 材料導報 2006-12-30
18 從難選鎳鉬礦中回收鉬的研究 皮關華; 徐徽; 陳白珍; 石西昌; 李俊麗 湖南有色金屬 2007-02-28
19 用溶劑萃取法從堿浸液中回收鉬的研究 徐徽; 皮關華; 陳白珍; 石西昌; 李俊麗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7-03-30
20 正極自支撐的聚合物電解質的制備 胡擁軍; 陳白珍; 袁艷; 徐徽; 石西昌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04-26
21 從鹽湖鹵水中萃取鋰 孫錫良; 陳白珍; 徐徽; 石西昌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 04-26
22 鹽湖鹵水制備硅鋼級氧化鎂的研究 李俊麗; 徐徽; 陳白珍; 石西昌 湖南有色金屬 2008-02-15
23 鹽湖鹵水硫酸法提取硼酸的工藝研究 楊鑫; 徐徽; 陳白珍; 石西昌; 許良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8-03-30
24 空氣氧化法制備Fe_3O_4的反應機理 楊喜云; 龔竹青; 彭長宏; 陳白珍; 徐徽; 石西昌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 06-26
25 熱解法制備堿式碳酸鎂 陳白珍; 江劍兵; 徐徽; 石西昌; 吳保安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0-26
26 銅基合金沉淀硬化研究 徐洪輝; 杜勇; 張云河; 徐徽; 金展鵬; 森永正彥 金屬熱處理 2003-11-25
27 LFV鋼包精煉爐生產操作實踐 徐徽; 王雪峰 煉鋼 2005-10-30
28 黃姜提取皂素過程中淀粉的回收與利用 徐徽 ; 蔡勇; 周春仙; 蘇元智; 侯立松 化學工程師 2005-08-30
29 Zn/Ni電池正極材料制備與性能研究 徐徽; 侯立松; 周春仙; 蔡勇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5-09-30
30 青海鹽湖鹵水制取高純鎂砂試驗技術研究 嚴軍; 徐日瑤; 徐徽 青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10-25
31 高錳酸鉀氧化法制備可充堿錳電池正極材料MnO_2 徐徽; 鄧新榮; 艾娟; 侯立松; 劉勇 湖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 2004-03-30
32 FeS陽極過程電化學研究 徐洪輝; 徐徽; 杜勇; 潘竹; 張云河; 舒余德 電化學 2004-03-10
33 鹽湖水氯鎂石制取輕質氧化鎂的工藝 徐徽; 蘇元智; 李新海; 陳啟元; 鄧新榮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 2004-10-30
34 從鹽湖鹵水萃取鋰的影響因素分析 徐徽; 孫錫良; 侯立松 湖南有色金屬 2005-02-26
35 化學改性MnO_2的制備及可充性 郭炳焜; 楊子運; 李新海; 徐徽; 劉麗英 電源技術 2001- 04-27
36 高效復配有機代汞緩蝕劑的研究 劉麗英; 郭炳焜; 徐徽; 李新海; 江偉健; 周偉 電源技術 2001-08-27
37 油溶型茶多酚的制備及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高汨; 徐徽 廣州食品工業(yè)科技 2001-06-30
38 從綠茶中提取茶多酚的工藝研究 徐徽; 高汨 河南化工 2001-04-30
媒體報道:
譜寫我國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的新篇章———訪冶金院徐徽教授
徐徽教授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低調,嚴謹,踏實的作風。像眾多科學研究者一樣,他不茍言笑,默默無聞地堅守崗位,踏踏實實的做研究。而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老師,帶領課題組經過兩年的重點攻關,徹底解決了鎂砂中間體氫氧化鎂過濾性能及洗滌性能這一世界性難題,為鹽湖鎂資源的利用開創(chuàng)了新的天地。
西部大開發(fā)帶來機遇青海鹽湖,一個很美很有詩意的地方,那里不僅有湛藍的天空、美麗的湖水及潔白的鹽巴,那里還是我國最大的鉀肥基地。但是長期以來我國對鹽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僅僅停留在對氯化鉀資源的利用上。由于當地鹵水氯化鉀含量只有氯化鎂的1/7~ 1/5,這意味著每生產1噸氯化鉀就會副產出10噸左右的六水氯化鎂。這些老鹵被集中排放到察爾汗團結湖,長期以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開發(fā)和利用,以至于團結湖的面積由過去十幾平方分公里迅速擴大到目前的一百多平方公里。這些老鹵很容易通過滲透等方式返回鹽湖,造成鹽湖鹵水中鉀鎂比例嚴重失衡,給鹽湖提鉀帶來了嚴重的危害,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將影響到我國鹽湖鉀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鎂害”這一詞由此而來!捌鋵嶆V在鹽湖里面并沒有害,只是提了鉀之后鎂不利用,返回鹽湖后對提鉀有害”,徐教授進一步解釋說。目前青海鹽湖鉀肥產能已達到300萬噸,每年排放的老鹵以水氯鎂石計達到3000萬噸,如此數量龐大的鹽湖老鹵鎂資源怎樣才能消化呢?青海省、海西州政府及眾多科研院所和企業(yè),正在探索綜合利用察爾汗鎂資源的有效途徑。
西部大開發(fā)政策開啟了解決鹽湖鎂資源的大門,青海省科技廳再次將“鹽湖水氯鎂石制取高純鎂砂生產技術開發(fā)研究”作為青海省2002年重大科技攻關招標項目在全國范圍內進行科技招標,中南大學中標,并獲得了150萬元的科研經費。徐教授作為上述項目的負責人,和課題組的陳白珍、石西昌、李新海、楊喜云等其他老師一道,踏上了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研究的荊棘之旅。
苦心研究,探索之旅研究,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探索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為了從高濃度鹵水中得到高純鎂砂,徐教授帶領課題組的老師們一頭扎進實驗室,不顧嚴寒酷暑,經常是連續(xù)很多天一直呆在實驗室,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甚至熬通宵也是常有的事。鹽湖鎂資源制取高純鎂砂的關鍵技術是中間體高純氫氧化鎂的制備,化學法制得的氫氧化鎂一般都呈膠體狀態(tài),很難過濾和洗滌,濾餅含水率通常都在50%到60%之間,因而干燥能耗高,并且含有硼、鈣等雜質,難以制取高純鎂砂,國內外許多科技工作者都在研究這個課題,但多年來一直未有突破。徐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經過2年時間的科技攻關,成功地掌握了氫氧化鎂的成核結晶規(guī)律,采用氨法沉鎂技術終于解決了氫氧化鎂過濾洗滌和性能這一世界性難題,制得的氫氧化鎂平均粒徑達50μm以上,濾餅含水率降到15%以下,氫氧化鎂純度達到99%以上,為制取高純鎂砂及其它高純度氧化鎂產品奠定了重要的技術基礎。
2004年,在實驗室小試研究取得成功后,徐教授和他的課題小組在學校附近租了個約200平方米的廠房,用2個月的時間建起了一套年產200噸規(guī)模的高純氫氧化鎂中試裝置,反應核心裝置由實驗室的2L放大到200L,一次投料試車成功。在2005年4月由青海省科技廳組織項目驗收和成果評價會上,與會專家對徐教授領導的課題組所進行的工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該項目解決了鹽湖鎂資源制取高純鎂砂多項關鍵性技術難題,工藝技術具有創(chuàng)新性,整體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產業(yè)化之路實驗室小試及中試研究取得成功后,徐教授并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他在進一步思考如何將這項技術盡快進行產業(yè)化,以解決實際問題。這么大一個項目,尋求產業(yè)化合作伙伴是當務之急。為此,徐教授先后與國內多家企業(yè)的老總進行項目推介和洽談,要知道這一過程是相當艱難的,既費時間又費精力,最終在學校科技處和青海省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我校與西部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于2006年2月達成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在青海組建青海西部鎂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2600萬元,由徐教授兼任公司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石西昌老師兼任項目工程部部長。
公司成立之后,以我校為技術依托,在青海省海西州錫鐵山鎮(zhèn)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套千噸級規(guī)模的鹽湖鎂資源制取高純氫氧化鎂的工業(yè)試驗裝置。05年冬天,徐教授帶領課題組老師及十幾個研究生趕赴青海,進行高純氫氧化鎂的工業(yè)試驗和研究。也就是從這時起,徐徽教授便開始了長駐青海的鹽湖鎂資源產業(yè)化研究生涯。
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缺氧,干燥,強紫外線的環(huán)境讓很多從未去過高原的同學和老師感到很不適應,高原反應特別厲害,頭痛,頭暈,有的同學都流鼻血了。但是研究還在緊要關頭,老師和學生們顧不上身體的不適,來到實驗基地,加班加點,白天黑夜地泡在里面。畢竟產業(yè)化規(guī)模大,與實驗室研究完全不是一回事,難度自然也大了。加之當地氣候條件差,再加上蒼蠅、蚊子特別多,沙塵暴頻發(fā),交通不便,生活條件也差,晚上睡覺休息時多人擠在一個小平房。周圍是草原沙漠。還要夜以繼日地進行研究、生產,艱苦程度可想而知。談起這些的時候,徐教授很平靜地說:“這不算什么,對于任何一個搞研究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必須要經歷的。特別是那些同學們,讓他們到青藏高原,吃點苦,鍛煉鍛煉,這也是他們人生中一種美好的經歷!背晒醅F雛形2006年7 月15日,對于徐教授和課題組的其他老師們來說是個歷史性的時刻,千噸級規(guī)模的工業(yè)試驗裝置,一次投料試車成功,產出的第一批產品質量就合格了,這讓奮戰(zhàn)在一線的老師、同學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也使公司的領導層看到了該項目未來的產業(yè)化前景和希望。2007年2月,國家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公司完成的國家科技攻關引導計劃項目 “鹽湖鎂資源制取高純鎂砂產業(yè)化研究”進行驗收,同樣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此后,通過對高純氫氧化鎂工業(yè)試驗裝置的進一步進行技術改造,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優(yōu)化了工藝技術參數,使高純氫氧化鎂產能擴大到5000噸/年,成功地實現了工業(yè)試驗裝置向工業(yè)生產裝置的轉化。
2009年,公司擴大規(guī)模,投資5億元人民幣擬建10萬噸/年高純氫氧化鎂生產基地,該項目被列為西部礦業(yè)集團的重點建設項目,2011年正式投產,屆時工業(yè)產值將達到5億元,實現利稅1.5億元。根據公司未來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到2020年,青海西部鎂業(yè)公司高純氫氧化鎂產量將達到50萬噸/年,生產高純鎂砂30萬噸/年!皬氖袌、資源、技術及國家產業(yè)政策等方面來看,青海鹽湖鎂資源開發(fā)有著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前景,相信有我校作堅強的技術后盾,在不久的將來,青海西部鎂業(yè)公司一定能夠發(fā)展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在國內有重要地位的鹽湖鎂資源開發(fā)龍頭企業(yè)!闭劦轿磥淼陌l(fā)展,徐教授充滿信心。在艱難中前行一路走來,披荊斬棘。尤其是到了青海之后,徐教授坦言:“這里不是內地,不是實驗室,設備配套設施跟不上,要到內地去采購,耽誤時間,給項目的進程帶來困難!毙旖淌谥蛔⒁獾巾椖康倪M程,對于自己遇到的困難只字不提。 “由于最初設計的實驗裝置,不夠精密,做實驗時會有氨泄漏,刺激性很大,徐老師最后對氨氣都習慣了,就像聞空氣一樣! 課題組的楊喜云老師說起這些時笑了。
當問及如何攻克世界性難題并順利實現鎂資源的綜合利用時,徐教授坦誠地說:“壓力大,不做成不行,消除鎂害,變害為寶,這是多少人的夢想,也是國家發(fā)展的需要,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項目。要做成任何一件事,付出是必須的!
一個產業(yè),一個產品要生存和發(fā)展,市場是導向,資源是基礎,技術是關鍵,政策有重要影響,這四個因素缺一不可。徐教授坦言,他們目前在青海鹽湖鎂資源研究開發(fā)領域中所取得的一點點成績完全得益于國家、青海省政府及我校各部門的大力支持。
成功不是偶然,那些白天黑夜奮戰(zhàn)在實驗室的日子,頂著高原反應在實驗基地的探索,青海學校兩地的奔波,那些辛勤的汗水,那些克服的重重困難,這些都是明證。
“雖然現在還在起步階段,還有很多困難,但是我們有信心!毙旖淌谡嬲\的話語,以及老師踏實的態(tài)度,嚴謹的作風,鉆研的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徐徽老師和他的團隊一定會取得成功,在不久的將來,定會譜寫我國鹽湖鎂資源綜合利用的新篇章。
來源:中南大學校報 第3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