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 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 文章中心 > 創(chuàng)新人物百科 > 生命科學 > 文章正文
專家信息 科學研究 論文專著 榮譽獎勵 學術交流

專家信息:

張鶴齡,男,內蒙古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生于1931年,遼寧省沈陽市人。長期從事植物病毒學研究。分離鑒定出國內未報道的8種植物病毒和株系:苜;ㄈ~病毒馬鈴薯雜斑株系,馬鈴薯Y病毒煙草葉脈壞死株系,馬鈴薯S病毒,甘薯羽狀斑駁病毒,甜菜壞死黃脈病毒,侵染甜菜的番茄斑萎病毒,侵染莜麥的大麥黃矮病毒及侵染馬鈴薯的一種短桿狀病毒。在國內外首次建立了用生物素標記核酸探針診斷PSTVd的技術,獲得國際馬鈴薯中心的好評。研究建立了診斷馬鈴薯病毒的酶聯(lián),復合斑點酶聯(lián),核酸斑點雜交,及一步法RT-PCR等技術。在馬鈴薯卷葉病毒提純,血清學,診斷,基因組結構,抗病毒基因工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深入地研究。

自1992年以來他和他的研究生們先后完成了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基因組中全部6個基因:ORF1, ORF2a, ORF2b, ORF3, ORF4, ORF5的克隆與序列分析,為進一步研究PLRV基因組結構與功能奠定了基礎。和李天然教授合作,培育出5個抗卷葉病毒的轉基因馬鈴薯栽培品種,經農業(yè)部批準,已在內蒙古和遼寧地區(qū)進行了中間試驗,環(huán)境釋放試驗和生產試驗。他們用馬鈴薯卷葉病毒正義和反義基因間隔區(qū)(IS)分別轉化馬鈴薯,干擾病毒亞基因組表達,獲得了由反義IS介導的抗病毒轉基因馬鈴薯植株,從而建立了一種抗病毒基因工程新途徑。此外,還針對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負鏈合成克隆了雙價核酶(Ribozyme)基因。已成功地實現(xiàn)了馬鈴薯卷葉病毒RNA的體外切割。并研究了表達核酶基因馬鈴薯的抗病作用。在此領域始終處于國際前沿水平。在張家口地區(qū)大面積推廣脫掉類病毒的馬鈴薯,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

他是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試驗的早期組織發(fā)起者之一。他提出的我國馬鈴薯各級種薯名稱,分級辦法,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已被廣泛采用,并已編寫入《中國馬鈴薯栽培學》一書中。他對我國馬鈴薯病毒病害的有效診斷和防治及發(fā)展脫毒種薯生產作出了重大貢獻。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yǎng)師資,研究人才,學術帶頭人和跨世紀人才的高層次教育。以基因工程為主的生物高技術是我國高新技術的重要領域,對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和科技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上述認識,張鶴齡教授自1986年以來把研究生培養(yǎng)方向從植物病毒學轉為生物高技術。增設了病毒分子生物學,分子克隆和植物基因工程等學位課。在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試驗中,沒有采取等靠要的方針,而是立足校內培養(yǎng),內外結合,派出去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作好學位論文,而是為了更新自己實驗室的技術,增強培養(yǎng)研究生的后勁。僅用3年時間便從無到有引進和建立了基因合成,分子克隆和轉基因等一系列生物高技術。使他的研究生在堅實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基礎上,掌握了DNA重組,基因克隆和表達的一系列技術。這批研究生在自治區(qū)及各高校已成為生物高技術的寶貴財富。例如1991年畢業(yè)的碩士,蒙族學生哈斯阿古拉,由于科研成績顯著,已于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并擔任內大生物工程中心---內蒙古自治區(qū)牧草和特色作物生物技術中心主任。為此張鶴齡教授等的“立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生物高技術人才”1996年獲內蒙古自治區(qū)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發(fā)表研究論文113篇,參編中英文著作3部。培養(yǎng)出33名碩士研究生。獲3項內蒙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1989年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1991年評為享受政府特貼專家,2000年被選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勞動模范。1999年獲烏蘭夫獎金獎。他長期主持國際合作項目,任國外刊物“Asian Potato Journal”編委,1991和1996年兩次應聘為聯(lián)合國UNDP馬鈴薯項目顧問。他和印加英科學家合編的英文著作“Comprehensive Potato Biotechnology”,1998年已在新德里出版。張鶴齡教授熱愛祖國,治學嚴謹,是我國知名的馬鈴薯病毒專家,在國際馬鈴薯學術界也有一定聲譽。

主要學歷和經歷(包括國外):

1954.10-1956.9

佳木斯國營友誼農場

場長顧問翻譯

 

1956.9-1957.10

東北農學院農學系微生物教研室

 

 助授

1957.10-至今

內蒙古大學生物系

 

 

1958.1-1958.10

赴青島山東大學進修微生物學

 

 

1979-

內蒙古大學生物系微生物教研室

 

 副教授

1986-

內蒙古大學生物系

 

 教授

1988.12-1993.2

內蒙古大學生物系

 系主任

 

1984.12.1-12.16

赴秘魯利馬國際馬鈴薯中心(CIP)

參加評論會

 

1985.11.7-1985.12.10

赴荷蘭考察馬鈴薯種薯生產

 

 

1986.11.1-1987.2.5

赴秘魯利馬CIP

合作研究

 

1989.11.20-11.23

赴秘魯利馬CIP出席

病毒規(guī)劃會議

 

1991.6.17-6.22

赴印尼萬隆出席亞洲馬鈴薯

學術會議

 

1995.3.12-3.24

赴英國蘇格蘭出席植物病毒

高級研討會

 

主要兼職(國內外學術團體的兼職):

1991-1998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副主編

1979-1997

內蒙古微生物學會

    副理事長

1988-至今

Asian Potato Journal”(菲律賓出版)

     編委

1991.8-1991.9

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UNDP)聘請為

    項目顧問

1996-1997

UNDP聘請為(馬鈴薯項目)

    項目顧問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植物病毒的研究。

主持的國際合作,國家和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1.馬鈴薯病毒鑒定技術研究與應用,來源國際馬鈴薯中心(CIP) 1986-1996。

2.植物病毒單克隆抗體制備和應用(3860771),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87-1990。

3.馬鈴薯卷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克。38960002),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0-1993。

4.抗卷葉病毒轉基因馬鈴薯植株的研究(39270453),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3-1996。

5.用核酶切割馬鈴薯CP基因和復制酶基因(39360052),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4-1996。

6.葡萄根癌病生防菌MI-15細菌素研究(39760005),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8-2000。

7.表達核酶轉基因馬鈴薯抗病性研究(39760045),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1998-2000。

8.應用cDNA探針核酸分子雜交診斷和控制馬鈴薯束頂病,來源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 1989-1991。

9.用轉基因技術培育抗卷葉病毒馬鈴薯,來源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1992-1995。

10.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克隆,來源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1996-1998。

主要研究工作,成就及貢獻:

一、抗馬鈴薯卷葉病毒基因工程研究已達國際前沿,居國內領先。

馬鈴薯卷葉病毒是引起馬鈴薯“退化”的主要因素。其有效防治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張鶴齡教授等在馬鈴薯卷葉病毒的提純,高效價抗血清制備,單抗制備,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診斷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在此基礎上又開展了病毒基因組結構及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

1. 1992年在國內首次合成、克隆了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分離株(PLRV-Ch)的外殼蛋白(CP)基因,并進行了全序列分析。以中科院院士田波研究員為首的鑒定委員會認為:“這是一項繼加拿大、德國、英國、美國之后關于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外殼蛋白基因克隆、定序的工作,達到國際同類工作水平,屬國內領先”。這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獨立合成克隆的第一個基因。

2. 1993-1994年將自行合成克隆的上述CP基因轉入馬鈴薯。經數(shù)年選育,已獲得五個抗卷葉病毒的優(yōu)質高產轉基因馬鈴薯栽培種,經農業(yè)部批準已進入生產試驗。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已于2000年12月5日通過了內蒙科技廳主持的成果鑒定,認為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犊萍既請蟆2000年12月8日在頭版作了報道。

3. 1995年以來先后完成了PLRV復制酶基因全長克隆和序列分析,進而完成了該病毒全部基因組中6個基因:ORF1, ORF2a, ORF2b, ORF4, ORF3, ORF5的克隆,為進一步研究PLRV基因組結構與功能奠定了基礎。

4. 抗病毒基因工程途徑研究。他們用馬鈴薯卷葉病毒正義和反義基因間隔區(qū)(IS)分別轉化馬鈴薯,干擾病毒亞基因組表達,獲得了由反義IS介導的抗病毒轉基因馬鈴薯植株,從而建立了一種抗病毒基因工程新途徑。此外他們還針對馬鈴薯卷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和復制酶基因負鏈合成克隆了兩種核酶(Ribozyme)基因。已成功地實現(xiàn)了馬鈴薯卷葉病毒RNA的體外切割。正在研究其體內抗病作用。

二、在我國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有效診斷和防治中獲得明顯經濟效益。

馬鈴薯紡錘塊莖病是我國北方馬鈴薯重要病害,是較難解決的問題。張鶴齡教授等在國內外首次成功地建立了用生物素標記cDNA探針,用核酸斑點雜交的方法鑒定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PSTVd)的技術。用此技術和32P標記的cDNA探針技術基本查明了我國主要馬鈴薯產區(qū)PSTVd的侵染范圍。篩選出無PVTVd的實生種子親本和馬鈴薯栽培種。其中脫PSTVd“虎頭”品種已在河北張家口地區(qū)大面積推廣,1996年推廣面積達20萬畝,增加經濟效益達數(shù)千萬元。(見證明)

三、分離鑒定出8種國內未報道的植物病毒和株系

1978年以來先后分離鑒定出苜;ㄈ~病毒馬鈴薯雜斑株系、 PVYN、馬鈴薯S病毒、侵染莜麥的大麥黃矮病毒、甜菜褪綠斑駁病毒 (TSWV的一個株系)、甜菜環(huán)斑病毒、甜菜環(huán)死黃脈病毒、甘薯羽狀斑駁病毒和侵染馬鈴薯的一種短桿狀病毒。發(fā)表論文9篇。對我國植物病毒病害,尤其是馬鈴薯病毒病害的有效防治作出了貢獻,同時也促進了我國植物病毒學的發(fā)展。

四、研究建立了多種現(xiàn)代植物病毒診斷技術

通過主持國際合作研究項目,自1986年以來先后研究建立了酶聯(lián)(ELISA)、生物素—親和素酶聯(lián),斑點酶聯(lián),免疫吸咐電鏡,抗卷葉病毒單克隆抗體等診斷馬鈴薯病毒的現(xiàn)代免疫學技術。此外還研究建立了用變性電泳、往返電泳、核酸探針分子雜交,生物素標記核酸探針分子雜交,地高辛標記核酸探針以及用一步法RT—PCR檢測馬鈴薯病毒和類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以上現(xiàn)代植物病毒診斷技術的建立和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馬鈴薯病毒和類病毒的鑒定多為國內首次,其中用生物素標記核酸探針成功地檢測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為國內外首次。被國際馬鈴薯中心評價為是一項“重要貢獻”。現(xiàn)在內蒙古大學已成為我國馬鈴薯病毒和類病毒研究和檢測中心。

五、對發(fā)展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作出重要貢獻

張鶴齡教授是我國70年代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試驗早期組織發(fā)起人之一,提出了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的分級辦法,各級種薯名稱和質量標準以及檢驗方法,并已由他編寫到1994年由中國農業(yè)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馬鈴薯栽培學》一書中。在國內被廣泛引用于國家和地方標準的制定。對發(fā)展我國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作出了重要貢獻。

六、立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生物高技術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培養(yǎng)師資,研究人才,學術帶頭人和跨世紀人才的高層次教育。以基因工程為主的生物高技術是我國高新技術的重要領域,對自治區(qū)經濟發(fā)展和科技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基于上述認識,張鶴齡教授自1986年以來把研究生培養(yǎng)方向從植物病毒學轉為生物高技術。增設了病毒分子生物學,分子克隆和植物基因工程等學位課。在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試驗中,沒有采取等靠要的方針,而是立足校內培養(yǎng),內外結合,派出去的目的不只是為了作好學位論文,而是為了更新自己實驗室的技術,增強培養(yǎng)研究生的后勁。僅用3年時間便從無到有引進和建立了基因合成,分子克隆和轉基因等一系列生物高技術。使他的研究生在堅實的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理論基礎上,掌握了DNA重組,基因克隆和表達的一系列技術。這批研究生在自治區(qū)及各高校已成為生物高技術的寶貴財富。例如1991年畢業(yè)的碩士,蒙族學生哈斯阿古拉,由于科研成績顯著,已于1998年破格晉升為教授,并擔任內大生物工程中心---內蒙古自治區(qū)牧草和特色作物生物技術中心主任。為此張鶴齡教授等的“立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生物高技術人才”1996年獲內蒙古自治區(qū)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論文專著:

1.轉二價核酶基因馬鈴薯及抗病性研究 張劍峰 郝文勝 于嘉林 張鶴齡 李天然 張子義 植物病理學報 2008年 第05期

2.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 孫瑞芬 安玉麟 張鶴齡 蘭海英 王靜 程繼東 華北農學報 2006年 第06期

3.在COS細胞中表達白細胞介素-Ⅱ 周臺英 張鶴齡 王秀梅 博曉真 郭熒 高凱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7年 第01期

4.轉座子Tn5對葡萄根癌病生防菌MI15的誘變 董江麗 張鶴齡 朱景奇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1期

5.苜;ㄈ~病毒復制酶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 張競秋 哈斯阿古拉 張麗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第05期

6.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PLRV-Ch)ORF2a基因3′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趙國芬 張鶴齡 哈斯阿古拉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3年 第05期

7.正鏈RNA病毒復制蛋白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 趙國芬 張鶴齡 宋立華 楊麗華 劉揚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 2003年 第01期

8.按大腸桿菌高表達序列設計的人干擾素α-2b基因的化學合成和克隆 劉麗華 哈斯阿古拉 李宏 張鶴齡 羅遼復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9.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PLRV-Ch)ORF2a基因5′端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趙國芬 張鶴齡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 2004年 第01期

10.苜;ㄈ~病毒復制酶(P_2亞基)基因3'端cDNA植物表達載體的構建 李穎 哈斯阿古拉 方天祺 張鶴齡 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 第01期

11.苜蓿花葉病毒RNA_23′端cDNA轉基因煙草及其抗病性研究 李穎 哈斯阿古拉 邰麗華 方天祺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年 第06期

12.苜;ㄈ~病毒RNA_23′端cDNA轉基因煙草的研究 李穎 哈斯阿古拉 方天祺 張鶴齡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 2004年 第04期

13.馬鈴薯病毒一步法RT-PCR診斷研究 關翠萍 張鶴齡 門福義 宋艷茹 蒙美蓮 陳正華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5年 第02期

14.轉基因馬鈴薯外源CP基因轉錄表達與病毒在寄主體內復制關系 趙福寬 張鶴齡 哈斯阿古拉 劉紀麟 鄭用璉 北方園藝 1999年 第03期

15.馬鈴薯轉CP基因育種研究進展 趙福寬 張鶴齡 哈斯阿古拉 劉紀麟 鄭用璉 北方園藝 1999年 第04期

16.侵染馬鈴薯的一種短桿狀病毒的分離鑒定(英文) 楊靜華 金萍 馬麗杰 龐瑞杰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年 第02期

17.沙眼衣原體感染標本的外膜蛋白基因測序分型 魯辛辛 鄭文輝 張鶴齡 燕成嶺 王麗 張鎖柱 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 1999年第04期

18.番茄ACC合酶反義基因對河套蜜瓜的轉化 李天然 張治中 張鶴齡 馬慶虎 宋艷茹 植物學報 1999年 第02期

19.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在馬鈴薯基因組中的整合與轉錄表達 趙福寬 張鶴齡 李天然 哈斯阿古拉 鄭用璉 劉紀麟 北京農學院學報1999年 第03期

20.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PLRV-Ch)ORF2a基因特征分析 趙國芬 張鶴齡 哈斯阿古拉 生物工程學報 2002年 第06期

21.馬鈴薯卷葉病毒基因間隔區(qū)轉化的馬鈴薯抗病性研究 董江麗 李天然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9年 第01期

22.應用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犬細小病毒 董江麗 李武 額日賀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23.針對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負鏈的突變核酶的克隆及體外轉錄 楊靜華 喬建軍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00年 第03期

24.柳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內蒙株(LsNPV-IM)DNA的限制性內切酶譜分析 張彤 王立波 張鶴齡 劉振清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0年 第03期

25.日本腦炎病毒(JEV)內蒙古分離株M73-1E基因的5′端克隆及部分序列分析 張彤 秦毅強 張鶴齡 張麗英 郭志榮 內蒙古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 第05期

26.我國馬鈴薯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張鶴齡 中國馬鈴薯 2000年 第01期

27.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PLRV-Ch)復制酶基因結構研究 張鶴齡 梁成罡 張彤 哈斯阿古拉 趙國芬 中國病毒學 2000年 第03期

28.犬細小病毒中國內蒙株VP2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董江麗 李淑芬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2000年 第04期

29.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株ORF1及5′端非編碼區(qū)序列特點分析 李英 張鶴齡 哈斯阿古拉 病毒學報 2001年 第02期

30.表達葡萄糖氧化酶基因抗晚疫病馬鈴薯的培育(英文) 楊靜華 李天然 姚裕琪 張鶴齡 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1年 第02期

31.羊流產衣原體主要外膜蛋白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苗振川 哈斯阿古拉 趙亞芳 張寶發(fā) 張鶴齡 畜牧獸醫(yī)學報 2001年第01期

32.感病馬鈴薯中汰除PSTV_d的研究 馬秀芬 李天然 張鶴齡 龐萬福 王登亮 高占旺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4年第04期

33.甘薯羽狀斑駁病毒的分離與提純 孟清 張鶴齡 張喜印 楊永嘉 邢繼英 宋伯符 植物病理學報 1994年 第03期

34.高效價甘薯羽狀斑駁病毒抗血清的制備 孟清 張鶴齡 宋伯符 龐瑞杰 邢繼英 楊永嘉 中國病毒學 1994年 第02期

35.干擾素α—2b的高效表達及原核增強子效應研究 張彤 吳淑華 張鶴齡 侯云德 病毒學報 1995年 第02期

36.抗卷葉病毒(PLRV)轉基因馬鈴薯栽培種及其抗病性研究 張鶴齡 李天然 哈斯阿古拉 額爾敦 張彤 孫燕 病毒學報 1995年 第04期

37.轉基因馬鈴薯植株中外源基因PCR擴增和拷貝數(shù)測定 哈斯阿古拉 李天然 孫焱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第04期

38.應用Dot-ELISA檢測馬鈴薯卷葉病毒 孟清 張鶴齡 宋伯符 龐瑞杰 植物病理學報 1995年 第01期

39.用~(32)P標記cDNA探針進行核酸斑點雜交檢測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 扈惠平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5年 第01期

40.甘薯病毒研究進展 孟清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5年 第02期

41.制備免疫吸附電鏡檢測甘薯羽狀斑駁病毒樣品 孟清 解峰 張鶴齡 植物病理學報 1995年 第03期

42.表達馬鈴薯X病毒和Y病毒雙價外殼蛋白基因馬鈴薯植株的抗病性 張鶴齡 宋艷茹 彭學賢 李天然 孟清 崔曉江 病毒學報1996年 第04期

43.用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馬鈴薯卷葉病毒 張彤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劉莉 病毒學報 1996年 第04期

44.應用免疫吸附電鏡檢測甘薯羽狀斑駁病毒 孟清 解峰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 第02期

45.稀土元素對壯觀鏈霉菌生長及其壯觀放線菌素產量的影響 馬秀芬 高敏 劉莉 龐瑞杰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6年 第03期

46.中國流行的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PSTVd)株系鑒定及其對產量的影響 馬秀芬 劉莉 張鶴齡 龐瑞杰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 第04期

47.馬鈴薯卷葉病毒中國分離株外殼蛋白基因及其上游先導序列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趙福寬 張鶴齡 梁成罡 哈斯阿古拉 劉紀麟 鄭用璉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 第05期

48.柳毒蛾(Leucoma salicis Linnaeus)核型多角體病毒(Nuclearpolyhedrosisvirus)內蒙株的形態(tài)學研究 馬秀芬 王東梅 張鶴齡 舍楞 劉振清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年 第06期

49.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內蒙古毒株VP2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哈斯阿古拉 張彤 張七斤 張鶴齡 生物工程學報 1996年第S1期

50.柳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的生產及應用 劉振清 舍楞 王孝卿 張鶴齡 劉乃生 劉桂琴 森林病蟲通訊 1996年 第03期

51.馬鈴薯卷葉病毒(PLRV)基因組研究進展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6年 第01期

52.馬鈴薯卷葉病毒基因間隔區(qū)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董江麗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6年 第02期

53.馬鈴薯卷葉病毒56kD蛋白基因及3'端非編碼區(qū)克隆和序列分析 張榮信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病毒學報 1997年 第03期

54.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3'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梁成罡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病毒學報 1997年 第03期

55.用復制酶基因cDNA探針檢測表達病毒外殼蛋白基因馬鈴薯中的PLRV 張鶴齡 梁成罡 馮曉冬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 第02期

56.壯觀鏈霉菌的衰退和復壯 馬秀芬 解志東 王緋琳 龐瑞杰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年 第02期

57.Detection of PSTVd with a New Nonradioactive Method──Digoxigenin Labeled cDNA Probe 張彤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年 第02期

58.用長臂光敏生物素標記的cDNA探針核酸斑點雜交檢測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 董江麗 哈斯阿古拉 張彤 喬建軍 張鶴齡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7年 第04期

59.柳毒蛾核型多角體病毒毒力衰減測定 劉振清 邱躍良 趙勝國 張鶴齡 劉桂琴 舍楞 森林病蟲通訊 1997年 第01期

60.我國甘薯脫毒研究的現(xiàn)狀及展望 宋伯符 王勝武 謝開云 楊永嘉 楊崇良 張鶴齡 中國農業(yè)科學 1997年 第06期

61.表達PVY和PLRV雙價外殼蛋白基因馬鈴薯的抗病性研究 張鶴齡 彭學賢 宋艷茹 李天然 孟清 李樅 Acta Botanica Sinica 1997年 第03期

62.外殼蛋白基因介導的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趙福寬 張鶴齡 鄭用璉 劉紀麟 北京農學院學報 1997年 第02期

63.表達PLRV CP基因的轉基因馬鈴薯抗病性田間鑒定 趙福寬 張鶴齡 李天然 哈斯阿古拉 鄭用璉 劉紀麟 北京農學院學報 1997年 第03期

64.應用核酶體外切割馬鈴薯卷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研究 郭旭東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7年 第02期

65.特異切割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負鏈的核酶研究 楊靜華 哈斯阿古拉 梁成罡 張鶴齡 病毒學報 1998年 第02期

66.馬鈴薯卷葉病毒復制酶基因5'端克隆及序列分析 梁成罡 張彤 哈斯阿古拉 張鶴齡 病毒學報 1998年 第04期

67.雞腺病毒內蒙古分離株六鄰體蛋白基因片段的合成和分子克隆 哈斯阿古拉 張彤 馬學恩 張鶴齡 郝先譜 王鳳龍 ... 內蒙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年 第02期

68.分子生物技術在馬鈴薯抗病毒育種中的應用 趙福寬 張鶴齡 鄭用璉 劉紀麟 世界農業(yè) 1998年 第11期

69.小麥根際土壤轉化酶活性和某些土壤微生物學過程的關系 張鶴齡 李天然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62年 第02期

70.馬鈴薯卷葉病毒外殼蛋白基因的合成、分子克隆和全序列分析 哈斯阿古拉 施一燊 張鶴齡 中國病毒學 1992年 第04期

71.應用Dot-ELISA檢測PVX、PVY和PVS 孟清 張鶴齡 宋伯符 中國病毒學 1993年 第04期

72.壯觀放線菌素的研究 Ⅰ.壯觀鏈霉菌的誘變育種 廖仰南 張鶴齡 馬秀芬 張桂枝 劉順先 何冬梅 中國抗生素雜志 1982年 第03期

73.壯觀放線菌素的研究 Ⅱ.壯觀鏈霉菌LU-80-2的復壯及其發(fā)酵特性 廖仰南 張鶴齡 張桂枝 何冬梅 譚雪英 鄭作敏 中國抗生素雜志 1982年 第03期

74.放線壯觀素的研究 Ⅳ.放線壯觀素粉針劑試制及其對豬、雞枝原體病的防治 張鶴齡 廖仰南 何冬梅 潘文石 蘇國棟 楊春林 中國抗生素雜志 1982年 第04期

75.應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診斷馬鈴薯植株中的紡錘塊莖類病毒 張鶴齡 李春英 楊光蔭 內蒙古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82年 第04期

榮譽獎勵:

獲得的榮譽和獎勵:

1.1988被國家人事部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1989被國家教委、人事部、全國教育工會評為全國優(yōu)秀教師

3.1991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4.1999獲內蒙古烏蘭夫基金會內蒙古烏蘭夫獎金獎銀獎

5.2000被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評為內蒙古自治區(qū)勞動模范

科研成果獎和教學獎:

6.馬鈴薯病毒血清鑒定獲(內蒙科技成果二等獎)1980

7.馬鈴薯無病毒種薯生產試驗獲(內蒙科技成果二等獎)1980

8.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和良種繁育體系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986

9.應用cDNA探針診斷和防治馬鈴薯束頂病獲(內蒙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

10.全國光華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

11.甘薯病毒檢測和脫毒薯培育利用獲(農業(y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 立足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培養(yǎng)生物高技術人才----內蒙古大學微生物學碩士點研究生教育改革與實踐獲(內蒙古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996

學術交流:

國內外學術交流:

1.1983年11月在內蒙古大學舉辦了全國馬鈴薯病毒學習班。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農科院及農科所從事有關工作的代表36人參加了這次學習班。由內蒙古大學舉辦。微生物學科的張鶴齡教授等講授了馬鈴薯病毒及其鑒定技術。

2.1987年7月1日-10日在內蒙古大學承擔國際合作項目后,第一次舉辦全國馬鈴薯病毒學習班。由CIP 第八地區(qū)主任宋伯付同志主持,由國際馬鈴薯中心特派病毒專家Salazar博士前來講學。由內蒙古大學校長方天祺教授出席結業(yè)式并頒發(fā)結業(yè)證書。學習班由Salazar博士和張鶴齡教授等講授了馬鈴薯病毒,類病毒及其鑒定技術。

3.1992年7月13-19日由國際馬鈴薯中心第八地區(qū)和內蒙古大學共同舉辦“中國馬鈴薯種薯生產研討會”。由中國項目協(xié)調科學家,種薯生產專家,馬鈴薯病毒專家及各省市自治區(qū)代表參加。會議全面終結了1974年以來我國馬鈴薯種薯生產的經驗。出版中英文論文集各一本,其中英文版在國內外發(fā)行。這兩本論文集的主編為張鶴齡教授和宋伯符主任。

文章錄入:zgkjcx    責任編輯:zgkjcx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加入收藏 | 聯(lián)系我們 | 設為首頁 | 廣告說明 | 合作項目

    名稱:科技創(chuàng)新網(wǎng)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13040577號-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45251號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E-Mail:zgkjcx08@126.com
    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久久免费视频影视,国产精品尤物在线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