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3
我們所是從六十年代末開始從事CAD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配合所里研制計算機,即我們的背景是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開始由劉慎權負責籌備,并成立一個大組,文化大革命期間變成一個排,1977年成立CAD研究室,1987年經中科院批準成立CAD開放研究實驗室,我所在的是第三小組,它的發(fā)展可以分為如下六個發(fā)展段,需要說明的是,其中頭兩個階段是第三小組成立之前全大組或全研究室的工作:
(1)CAD的實現(xiàn)方法研究
那時是以計算機設計為背景開展研究工作的,按設計的不同階段,分別提出有關的CAD課題:系統(tǒng)模擬、邏輯綜合、邏輯模擬、邏輯劃分、布局、布線、測試與故障診斷以及與生產的接口(即CAM)等,研究的關鍵技術是:建立精確的模型,有關算法和有效的實現(xiàn)方法。
(2)單功能的CAD系統(tǒng)
在解決上述技術的基礎上,各課題各自建立起能實際應用的系統(tǒng),這就是各自獨立應用的單功能系統(tǒng)。
(3)開放的集成化CAD系統(tǒng) - 單功能系統(tǒng)
雖能實際應用,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由于同一產品的設計數據,需分別反復抄寫和保存,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數據的冗余量和一致性都無法保證,因而,效率很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八十年代初,我們開始研究建立集成化的系統(tǒng),主要的關鍵技術是工程數據庫和集成框架。八十年代中我們建成了以我們自行研制的以工程數據庫為核心的集成化電子設備CAD系統(tǒng)。
(4)開放的分布式集成化平臺
由于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為達到信息的充分共享,我們于九十年代初研制成功基于客戶/服務器結構的分布式集成框架,并成功地用于建立開放的分布式集成化的商場布局設計CAD系統(tǒng)。
(5)CSCW技術研究
九十年代初我們開始開展CSCW的研究工作,對關鍵技術和實現(xiàn)方法開展研究工作,如人-人交互接口的結構模型和應用協(xié)同工具以及其它工具和支撐技術的實現(xiàn)方法等等,并研制了用于支持協(xié)同工作的工具集和一些原型系統(tǒng),用于支持協(xié)同工作的工具集包括視頻工具、白板工具、語音工具、筆談工具、應用共享工具、應用協(xié)同工具、工作流管理、人-人交互界面開發(fā)工具和應用協(xié)同的改造工具等,而原型系統(tǒng)包括電子會議、協(xié)同編輯器、遠程培訓、協(xié)同設計、遠程診斷和支持群體工作的集成框架等等。
(6)建立計算機支持企業(yè)群體設計工作的平臺,在上述五個階段工作的基礎上,2001年我們實現(xiàn)了一個計算機支持企業(yè)群體工作的平臺(原型系統(tǒng))。
我們工作特點是緊密結合實際,在應用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邊應用、邊完善、邊提高。應該說,我們建立的系統(tǒng)實用性很強,曾得到過好評,但遺憾的是未能形成產品,即只開花不結果。圖1-5說明我們研究工作的發(fā)展過程。從它還可以看出,我們每個階段都繼承前一階段的工作,每個階段的工作又是在不斷地發(fā)展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