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主編《中國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地理分布圖集》(中英文)、《植物染色體和同工酶圖象分析》、《農業(yè)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程序設計》、《農作物種質資源基本描述規(guī)范和術語》、《云南稻種資源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自然科技資源共性描述規(guī)范》、《自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等七部專著共500多萬字, 出版《遺傳資源信息匯編指南》譯著一部,參編著作18部。組織編寫了《農作物種質資源技術規(guī)范》叢書110冊。
發(fā)表期刊論文:
[1]王海波, 周澤宇, 楊振鋒, 曹玉芬, 張彩霞, 程存剛, 周宗山, 王文輝, 胡成志, 馮學杰, 呂鑫, 曹永生. 我國果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制約因素探析[J]. 中國果樹, 2023, (07): 1-9.
[2]王海波, 周澤宇, 楊振鋒, 曹玉芬, 張彩霞, 程存剛, 周宗山, 王文輝, 胡成志, 馮學杰, 呂鑫, 曹永生. 我國果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考與建議[J]. 中國果樹, 2023, (04): 7-15.
[3]陳麗娜, 司海平, 曹永生. 多維農業(yè)數(shù)據(jù)交互式協(xié)同可視化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J].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2023, 39 (03): 12-15+2.
[4]孟照剛, 程存剛, 程少麗, 李孟哲, 曹永生. 科技成果轉化創(chuàng)新做法與成效及建議——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果樹研究所為例[J]. 中國果樹, 2022, (12): 82-86.
[5]孟照剛, 程存剛, 程少麗, 李孟哲, 曹永生. “五五”成果轉化模式對推動果樹產業(yè)科技成果轉化作用分析[J]. 中國果樹, 2022, (10): 78-82.
[6]王海波, 楊振鋒, 叢佩華, 曹玉芬, 程存剛, 劉鳳之, 周宗山, 徐國鋒, 王文輝, 胡成志, 孟照剛, 張彩霞, 姜淑苓, 曹永生. 我國果業(yè)重大使命和“十四五”重點任務[J]. 中國果樹, 2022, (04): 1-4.
[7]曹永生. 果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和路徑[J]. 中國果樹, 2021, (04): 1-3.
[8]曹永生. 推進果業(yè)5.0,實現(xiàn)果業(yè)高質量發(fā)展[J]. 中國果樹, 2021, (02): 1-2.
[9]陳彥清, 曹永生, 林雨楠, 方溈. 國家作物種質資源觀測鑒定站點體系布局方法研究[J]. 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學報, 2020, 2 (04): 20-28.
[10]劉海洋, 曹永生, 陳彥清, 井福榮, 方溈. 農作物種質資源登記區(qū)塊鏈模型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21, 22 (01): 28-37.
[11]陳彥清, 曹永生, 井福榮, 劉海洋, 方溈. 貴州21個資源調查縣的種質資源地理空間分布特征[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20, 21 (03): 525-531.
[12]劉濤, 曹永生, 任天志, 王曉培, 吳斯洋. 淺議現(xiàn)代農業(yè)科研院所創(chuàng)新發(fā)展——以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為例[J]. 農業(yè)科技管理, 2019, 38 (05): 16-19.
[13]劉海洋, 方溈, 陳彥清, 曹永生. 區(qū)塊鏈在農作物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管理中的應用初探[J]. 農業(yè)大數(shù)據(jù)學報, 2019, 1 (02): 105-113.
[14]劉海洋, 曹永生, 方溈, 陳彥清. 區(qū)塊鏈技術在種業(yè)大數(shù)據(jù)中的應用[J]. 中國種業(yè), 2019, (05): 22-27.
[15]楊超振, 蘇艷, 陳曉艷, 曹永生, 楊忠義.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Ⅸ:稻白背飛虱抗性資源的多樣性分布[J]. 貴州農業(yè)科學, 2019, 47 (01): 17-20.
[16]楊超振, 蘇艷, 陳曉艷, 曹永生, 楊忠義.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Ⅺ:稻資源耐旱性多樣性分布[J]. 貴州農業(yè)科學, 2018, 46 (12): 21-24.
[17]陳彥清, 曹永生, 吳彥澎, 陳麗娜, 方溈. 基于空間統(tǒng)計學分析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J]. 生物多樣性, 2017, 25 (11): 1213-1222.
[18]陳麗娜, 司海平, 方溈, 陳彥清, 曹永生. 公益性科技平臺專題服務市場化研究——以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為例[J]. 科學管理研究, 2017, 35 (05): 34-36+48.
[19]陳彥清, 曹永生, 陳麗娜, 方溈. 基于地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谷子種質資源品質與農藝相關性狀的空間分區(qū)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7, 50 (14): 2658-2669.
[20]陳麗娜, 司海平, 方溈, 陳彥清, 曹永生. 貴州作物種質資源調查數(shù)據(jù)可視化研究[J]. 作物學報, 2017, 43 (09): 1300-1307.
[21]陳彥清, 曹永生, 方溈, 陳麗娜. 綜合農業(yè)分區(qū)尺度下農作物種質資源的空間分布特征[J]. 作物學報, 2017, 43 (03): 378-388.
[22]陳麗娜, 司海平, 方溈, 曹永生. 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服務績效評價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 (18): 262-266.
[23]陳麗娜, 方溈, 司海平, 陳彥清, 曹永生.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服務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16, 49 (13): 2459-2468.
[24]陳麗娜, 方溈, 司海平, 曹永生. 基于本體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集成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16, 18 (03): 82-88.
[25]陳麗娜, 方溈, 司海平, 曹永生. 農作物種質資源本體構建研究[J]. 作物學報, 2016, 42 (03): 407-414.
[26]陳麗娜, 方溈, 潘愷, 司海平, 曹永生. 基于本體的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用戶模型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5, 16 (05): 927-932.
[27]潘愷, 方溈, 陳麗娜, 曹永生. 基于云計算的農作物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挖掘平臺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5, 16 (03): 649-652.
[28]司海平, 喬紅波, 虎曉紅, 陳寶鋼, 曹永生. 基于用況圖的程序理解方法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13, 49 (14): 51-55.
[29]方溈, 曹永生. 中國作物種質資源信息系統(tǒng)[J]. 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 2012, 3 (06): 66-73.
[30]司海平, 劉俊輝, 馬新明, 方溈, 曹永生. 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數(shù)據(jù)標準制定與共享[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2, 13 (05): 704-708.
[31]蘇艷, 楊忠義, 曹永生, 劉義富, 陳曉艷, 奎麗梅, 劉曉利.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ⅩⅥ.蔬菜資源的多樣性分布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2, 13 (01): 52-56.
[32]曹永生. 自主選題 科學評價 提升農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J]. 農業(yè)科研經濟管理, 2011, (03): 23-25.
[33]王述民, 李立會, 黎裕, 盧新雄, 楊慶文, 曹永生, 張宗文, 高衛(wèi)東, 邱麗娟, 萬建民, 劉旭. 中國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狀況報告(Ⅱ)[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 12 (02): 167-177.
[34]王述民, 李立會, 黎裕, 盧新雄, 楊慶文, 曹永生, 張宗文, 高衛(wèi)東, 邱麗娟, 萬建民, 劉旭. 中國糧食和農業(yè)植物遺傳資源狀況報告(Ⅰ)[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 12 (01): 1-12.
[35]唐鵬, 方溈, 司海平, 曹永生. 基于屬性分離存儲的種質數(shù)據(jù)組織方法[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1, 12 (01): 154-157.
[36]詹英, 吳春明, 曹永生. 國家作物科學數(shù)據(jù)結構組織模式研究[J]. 農業(yè)網絡信息, 2010, (10): 14-17.
[37]司海平, 方溈, 唐鵬, 曹永生. 基于SOA的農作物種質資源調查信息系統(tǒng)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0, 11 (05): 517-521.
[38]楊忠義, 蘇艷, 劉義富, 盧義宣, 劉曉利, 奎麗梅, 陳曉艷, 曹永生.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XⅢ稻抗病性資源的多樣性分布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10, 11 (05): 611-615.
[39]曹永生, 方溈.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的建立和應用[J]. 生物多樣性, 2010, 18 (05): 454-460.
[40]奎麗梅, 盧義宣, 蘇艷, 曹永生, 劉曉利, 王麗萍, 陳曉艷, 楊忠義. 云南稻作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 Ⅶ.稻白葉枯病抗性資源的多樣性分布研究[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9, 22 (06): 1501-1504.
[41]楊忠義, 盧義宣, 蘇艷, 劉曉利, 奎麗梅, 楊自華, 陳曉艷, 曹永生. 云南稻作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Ⅵ.稻瘟病抗性資源的多樣性分布研究[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9, 22 (04): 936-941.
[42]曹永生.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平臺通過專家評議[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9, 10 (02): 223.
[43]劉旭, 黎裕, 曹永生, 董玉琛, 方溈, 陸平. 中國禾谷類作物種質資源地理分布及其富集中心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9, 10 (01): 1-8+171+169.
[44]劉旭, 鄭殿升, 董玉琛, 朱德蔚, 方嘉禾, 費硯良, 賈敬賢, 蔣尤泉, 楊慶文, 王述民, 黎裕, 曹永生. 中國農作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多樣性研究進展[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8, 9 (04): 411-416+408.
[45]楊忠義, 蘇艷, 曹永生, 鄒菊, 劉曉利, 奎麗梅, 盧義宣. 云南稻種資源多樣性的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8, 9 (04): 475-479.
[46]楊忠義, 蘇艷, 曹永生, 劉曉利, 奎麗梅, 盧義宣. 中國二系雜交粳稻種質資源的評價[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8, (05): 1210-1215.
[47]曹永生. 國家植物種質資源共享平臺項目年度會議在廈門召開[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8, (02): 128.
[48]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劉曉利, 奎麗梅, 辜瓊瑤, 李華惠, 盧義宣. 中國三系雜交粳稻種質資源的評價[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7, (06): 1151-1156.
[49]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劉曉利, 奎麗梅, 李華惠, 辜瓊瑤, 盧義宣. 中國地方粳稻資源特征特性評價及多樣性分布[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7, (05): 875-882.
[50]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劉曉利, 奎麗梅, 辜瓊瑤, 李華惠, 盧義宣. 論中國雜交粳稻種質資源的類型[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7, (04): 829-834.
[51]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劉曉利, 李華慧, 盧義宣. 中國栽培稻的秈粳分化機理再論[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7, (03): 321-326.
[52]張冬玲, 張洪亮, 魏興華, 齊永文, 王美興, 孫俊立, 丁立, 湯圣祥, 裘宗恩, 曹永生, 王象坤, 李自超. 貴州栽培稻的遺傳結構及其遺傳多樣性[J]. 科學通報, 2006, (23): 2747-2754.
[53]鄂志國, 莊杰云, 曹永生, 錢前, 王磊. 基于INTERNET的水稻基因數(shù)據(jù)庫信息系統(tǒng)[J]. 中國水稻科學, 2006, (06): 670-672.
[54]楊忠義, 盧義宣, 蘇艷, 曹永生, 劉家富, 劉曉利, 辜瓊瑤.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V.云南地方稻種資源的蒸煮和食用品質[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6, (05): 811-822.
[55]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盧義宣, 劉曉莉, 李華惠.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Ⅰ.云南地方稻種資源中特種稻資源[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6, (03): 3331-3337.
[56]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劉家富, 李華惠, 盧義宣, 劉曉莉.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Ⅳ.云南地方稻種資源的加工品質[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6, (04): 585-590.
[57]楊忠義, 劉加富, 曹永生, 蘇艷, 盧義宣, 劉曉莉, 李華惠.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 Ⅲ.云南地方稻種資源的外觀品質[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6, (03): 378-384.
[58]劉加富, 楊忠義, 曹永生, 蘇艷, 盧義宣, 劉曉莉, 李華惠. 云南作物資源特征特性及生態(tài)地理分布研究 Ⅱ.云南地方稻種資源的營養(yǎng)品質[J]. 西南農業(yè)學報, 2006, (02): 185-191.
[59]齊永文, 張冬玲, 張洪亮, 王美興, 孫俊立, 廖登群, 魏興華, 裘宗恩, 湯圣祥, 曹永生, 王象坤, 李自超. 中國水稻選育品種遺傳多樣性及其近50年變化趨勢[J]. 科學通報, 2006, (06): 693-699.
[60]王克晶, 李向華, 張志衛(wèi), 李福山, 曹永生. 野生大豆天然群體百粒重類型組成與地理分布調查[J]. 大豆科學, 2005, (04): 243-248.
[61]郝晨陽,王蘭芬,張學勇,游光霞,董玉琛,賈繼增,劉旭,尚勛武,劉三才,曹永生. 我國育成小麥品種的遺傳多樣性演變[J]. 中國科學C輯:生命科學, 2005, (05): 27-34.
[62]張赤紅,曹永生,宗緒曉,王志剛,王述民. 普通菜豆種質資源形態(tài)多樣性鑒定與分類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5, (01): 27-32.
[63]劉冠群,曹永生,孔繁勝. 異構數(shù)據(jù)轉化與信息發(fā)布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J]. 計算機工程, 2004, (23): 64-66.
[64]萬超文,邵桂花,吳存祥,曹永生,韓天富. 中國大豆育成品種品質性狀的演變[J]. 大豆科學, 2004, (04): 289-295.
[65]湯繼鳳,曹永生,高麗鋒,賈繼增. 用生物信息學技術構建cSSR分子標記開發(fā)體系[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4, (03): 328-332.
[66]鮑宗泛,曹永生,孔繁勝. 廣域網數(shù)據(jù)庫查詢系統(tǒng)及其實現(xiàn)[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 2004, (07): 176-178+216.
[67]湯繼鳳,曹永生,黎裕. 應用生物信息學技術對植物表達序列標簽(EST)的大規(guī)模分析[J]. 生物技術通報, 2003, (06): 32-36+41.
[68]邱麗娟,曹永生,常汝鎮(zhèn),周新安,王國勛,孫建英,謝華,張博,李向華,許占有,劉立宏. 中國大豆(Glycine max)核心種質構建Ⅰ.取樣方法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3, (12): 1442-1449.
[69]余萍,李自超,張洪亮,曹永生,李道遠,王象坤. 中國普通野生稻初級核心種質取樣策略[J]. 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3, (05): 37-41.
[70]謝華,常汝鎮(zhèn),曹永生,張明輝,馮忠孚,邱麗娟. 利用中國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篩選SSR核心位點的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3, (04): 360-366.
[71]董玉琛,曹永生,張學勇,劉三才,王蘭芬,游光霞,龐斌雙,李立會,賈繼增. 中國普通小麥初選核心種質的產生[J]. 植物遺傳資源學報, 2003, (01): 1-8.
[72]張洪亮,李自超,曹永生,裘宗恩,余萍,王象坤. 表型水平上檢驗水稻核心種質的參數(shù)比較[J]. 作物學報, 2003, (02): 252-257.
[73]閆小軍,曹永生. Web數(shù)據(jù)庫技術綜述[J]. 計算機與農業(yè).綜合版, 2003, (02): 23-25.
[74]李自超,張洪亮,曹永生,裘宗恩,魏興華,湯圣祥,余萍,王象坤. 中國地方稻種資源初級核心種質取樣策略研究[J]. 作物學報, 2003, (01): 20-24.
[75]董玉琛,曹永生. 糧食作物種質資源的品質特性及其利用[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3, (01): 111-114.
[76]王述民,曹永生,R J Redden,胡家蓬,T U sher. 我國小豆種質資源形態(tài)多樣性鑒定與分類研究[J]. 作物學報, 2002, (06): 727-733.
[77]王述民,曹永生,胡家蓬. 中國小豆種質資源核心樣品的初步建立[J]. 華北農學報, 2002, (01): 35-40.
[78]盧新雄,曹永生. 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現(xiàn)狀與展望[J]. 中國農業(yè)科技導報, 2001, (03): 43-47.
[79]劉三才,曹永生,鄭殿升,宋春華,陳夢英. 普通小麥核心種質抽樣方法的比較[J]. 麥類作物學報, 2001, (02): 42-45.
[80]王克晶,李福山,曹永生,周濤. 河北省野生大豆種群若干數(shù)量性狀結構特征[J]. 植物生態(tài)學報, 2001, (03): 351-358.
[81]王述民, 胡家蓬, 曹永生, 宗緒曉, 王曉鳴, ReddenR.J., LawrenceP., AmirulIslamF.M. 中國小豆部分種質資源的綜合評價與遺傳多樣性初步研究[J]. 植物遺傳資源科學, 2001, (01): 6-11.
[82]曹永生,陳育,孔繁勝. 中國作物種質資源信息共享網絡的建立[J]. 資源科學, 2001, (01): 46-48.
[83]劉三才,鄭殿升,曹永生,宋春華,陳夢英. 中國小麥選育品種與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J]. 中國農業(yè)科學, 2000, (04): 20-24.
[84]劉三才,鄭殿升,曹永生,宋春華,陳夢英. 中國小麥選育品種與地方品種的遺傳多樣性[J].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 (S3): 104-105.
[85]劉華,王宇生,張輝,曹永生,周榮華,賈繼增. 小麥種質資源醇溶蛋白指紋圖譜數(shù)據(jù)庫的初步建立及應用[J]. 作物學報, 1999, (06): 674-682.
[86]張京,曹永生. 我國大麥基因庫的群體結構和表型多樣性研究[J]. 中國農業(yè)科學, 1999, (04): 22-25+27-28.
[87]曹永生,張賢珍,白建軍,龔高法. 中國主要糧食作物野生種質資源地理分布[J]. 作物學報, 1999, (04): 424-432.
[88]黃亨履,翁躍進,張賢珍,陸平,曹永生,貢嘎,洛桑更堆,冬梅. 西藏小麥亞種的性狀聚類和演化趨勢研究[J]. 西藏農業(yè)科技, 1999, (03): 42-55.
[89]傅翠真,曹永生. 主要種植省(區(qū))食用豆類品質信息分析[J]. 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 1998, (03): 22-24+49.
[90]楊克欽,馬智勇,張賢珍,曹永生. 中國果樹種質資源信息系統(tǒng)及其應用[J]. 果樹科學, 1998, (02): 116-123.
[91]王文真,劉興媛,曹永生,張明. 中國大豆種質資源的蛋白質含量研究[J]. 作物品種資源, 1998, (01): 37-38.
[92]曹永生,張賢珍,白建軍,龔高法.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997, (04): 310-316.
[93]傅翠真,胡謨彪,曹永生,李光耀. 西部地區(qū)食用豆類營養(yǎng)特點及其利用[J]. 西南農業(yè)學報, 1997, (02): 63-67.
[94]曹永生,張賢珍,白建軍,龔高法. 中國主要農作物種質資源地理分布[J]. 地理學報, 1997, (01): 10-17.
[95]張玉良,曹永生. 我國小麥品種資源蛋白質含量的研究[J]. 中國糧油學報, 1995, (02): 5-8.
[96]李慶春,黎裕,曹永生,吳舒致. 小米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組成及對其蛋白質品質的評價[J]. 中國糧油學報, 1994, (04): 7-13+6.
[97]楊金華,曹永生,林榕輝,羅玉坤,劉冬生,汪蓮愛. 國外引進稻種資源的米質鑒定評價初報[J]. 作物品種資源, 1994, (02): 41-42+51.
[98]曹永生,張賢珍,黃清港. 國家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優(yōu)異稻種資源信息[J]. 作物品種資源, 1993, (03): 19-21.
[99]張賢珍,曹永生,何東光,白建軍. 國家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庫應用的宏觀分析[J]. 作物雜志, 1993, (02): 26-28.
[100]張賢珍, 曹永生, 白建軍. t檢驗和Duncat's 檢驗中梯形法和標記字母法的程序設計[J]. 計算機農業(yè)應用, 1992, (01): 34-41.
[101]張賢珍,曹永生,楊克欽.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J]. 作物品種資源, 1991, (02): 1-2.
[102]曹永生,何東光,張賢珍. 介紹C語言設計的種質分類計算程序[J]. 作物品種資源, 1990, (01): 37-38.
發(fā)表會議論文:
[1]楊忠義,曹永生,蘇艷,劉曉利,李華惠,盧義宣. 中國栽培稻的秈稻和粳稻分類及方法(綜述)[C]. 云南省作物學會2004—2006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2006:494-500.
[2]齊永文,張洪亮,張冬玲,王美興,孫俊立,魏興華,裘宗恩,湯圣祥,曹永生,王象坤,李自超. 中國水稻選育品種微衛(wèi)星和形態(tài)遺傳多樣性分析[C]. 中國作物學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5:14-24.
[3]邱麗娟,曹永生,常汝鎮(zhèn),周新安,王國勛,孫建英,謝華,李向華,許占友,劉立宏. 中國大豆(Glycine max)核心種質構建 I.取樣方法研究[C]. 2003年全國作物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407.
[4]張賢珍,曹永生,白建軍. 中國農作物遺傳多樣性信息管理系統(tǒng)[C]. 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未來——第二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持續(xù)利用研討會論文集. 1996:4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