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在國家和省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70余篇,參編專著4部。
出版專著:
1.中國冬小麥新品種動態(tài),2014,中國農業(yè)科技出版社ISBN978-7-5116-1568-8:1-506,編者.
2.核科學技術應用與中原經濟區(qū)建設,2014,鄭州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45-2018-2,副主編。
發(fā)表部分英文論文:
[1]Aolin Jia.Yan Ren.Fengmei Gao.Guihong Yin.Jindong Liu.Lu Guo. Jizhou Zheng. · Zhonghu He .Xianchun Xia. Mapping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QTL for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in Chinese elite bread wheat line Zhou8425B. Theor. Appl. Genet , 2018 :1-9(SCI IF=4.132).
[2]Hongzhan Liu,Junsheng Wang,Chaoqiong Li,Lin Qiao,Xueqin Wang,Jingjing Li,Lizong Hu,Guihong Yin,Qingsong Ba.Analysis of phenotype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pattern of genes related mainly to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and sporopollenin in male-sterile anthers induced by high temperzture in whear(Triticum aestivum L.).Crop and Pasture Science,2018.
[3]Peipei Zhang, Guihong Yin, Yue Zhou, Aiyong Qi, Fengmei Gao, Xianchun Xia,Zhonghu He, Zaifeng Li * and Daqun Liu* . QTL Mapping of Adult-Plant Resistance to Leaf Rust in the Wheat Cross Zhou 8425B/Chinese Spring Using High-Density SNP Markers.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2017,8(793):1-10(SCI IF=4.495).(并列第一作者).
[4]Yong Wang,Jingzhong Xie,Huaizhi Zhang,Bingmin Guo,Shunzong Ning,Yongxing Chen,Ping Lu,Qiuhong Wu,Miaomiao Li,Deyun Zhang,Guanghao Guo,Yan Zhang,Dengcai Liu,Shaokui Zou,Jianwei Tang,Hong Zhao,Xicheng Wang,Jun Li,Wuyun Yang,Tingjie Cao*,Guihong Yin*,Zhiyong Liu*. Mapping stripe rust resistance gene YrZH22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Zhoumai 22 via bulked segregant RNA-Seq (BSR-Seq) and comparative genomics analyses. Theor. Appl. Genet,(2017) 130:2191–2201(SCI IF=4.132).(通訊作者)
[5]Fengmei Gao, Dongyun Ma, Guihong Yin, et al. Genetic progress in grain yield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of southern Yellow and Huai Valley Winter Wheat Zone from 1951 to 2012. Crop Science, 2017: 57:760–773(SCI IF=1.629).
[6]Cuifen Wang . Guihong Yin . Xianchun Xia . Zhonghu He .Peipei Zhang . Zhanjun Yao . Jinyan Qin . Zaifeng Li .Daqun Liu*. Molecular mapping of a new temperature-sensitive gene LrZH22 for leaf rust resistance in Chinese wheat cultivar Zhoumai22. Mol Breeding,2016,36(2):2-10 (SCI IF = 2.18). (并列第一作者)
[7]Fengmei Gao , Weie Wen , Jindong Liu, Awais Rasheed, Guihong Yin, Xianchun Xia, Xiaoxia Wu* and Zhonghu He*.Genome-Wide Linkage Mapping of QTL for Yield Components, Plant Height and Yield-Related Physiological Traits in the Chinese Wheat Cross Zhou 8425B/Chinese Spring.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15 , 6 ,1099:1-17 (SCI,IF=4.495).
[8]Chen F*, Zhang X, Zhang N, Wang S, Yin G, Dong Z, Cui D*. Combined small RNA and degradome sequencing reveals novel miRNAs and their targets in the high-yield mutant wheat strain Yunong 3114. PLOS One, 2015, 10(9): e0137773. (SCI ,IF=3.057).
[9]T.C.Zheng,X.K.Zhang,G.H.YinYin G.H. et al.Genetic gains in grain yield, net photosynthesis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achieved in Henan province of china between 1981 and 2008.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1,122:225-233 (SCI ,IF=3.048).
[10]Zhao X.L., Zheng T.C., Xia X.C., He Z.H., Liu D.Q., Yang W.X., Yin G.H., and *Li Z.F. Molecular mapping of leaf rust resistance gene LrZH84 in Chinese wheat line Zhou 8425B. Theor. Appl. Genet.(SCI收錄,IF: (SCI IF=4.132), 2008, 117:1069-1075.
發(fā)表中文期刊論文:
[1]唐建衛(wèi),高艷,胡潤雨,張根源,殷貴鴻,耿洪偉.近十年基于重要小麥親本周麥22的遺傳改良[J/OL].麥類作物學報,2021(03):1-9[2021-04-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1.1359.S.20210311.1641.020.html.
[2]高艷,唐建衛(wèi),鄒少奎,胡潤雨,張根源,孫玉霞,王磊,殷貴鴻.小麥周麥22及其衍生品種的遺傳多樣性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21,22(01):38-49.
[3]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楊光宇,王令濤,胡衛(wèi)國,唐建衛(wèi),高艷,祁勇,于華強,呂永軍,李順成.小麥新品種國審周麥22號生長發(fā)育、生理特性及灌漿規(guī)律研究[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8(05):91-95.
[4]劉紅占,王俊生,胡利宗,王雪芹,李超瓊,喬琳,李俐俐,殷貴鴻,李菁菁.全基因組關聯(lián)分析在油菜遺傳育種中的應用和研究進展[J].分子植物育種,2018,16(08):2563-2570.
[5]呂永軍,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李楠楠,鄒少奎,張倩,李順成.基于Wintersteiger Monoseed TC的點播機在我國科研育種中的應用[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8(01):167+170.
[6]韓玉林,殷貴鴻,呂永軍,李楠楠,張倩,鄒少奎,李順成,王麗娜,唐建衛(wèi),黃峰,高艷,于海飛,楊光宇.強筋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周麥32號的選育及特性分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7(09):217-219.
[7]鄒少奎,殷貴鴻,唐建衛(wèi),王俊生,韓玉林,李順成,李楠楠.黃淮主推小麥品種主要農藝性狀配合力及遺傳效應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17,37(06):730-738. (通訊作者)
[8]韓玉林,張海芝,殷貴鴻,張保亮,李國臣.氮肥后移對周麥26號群體動態(tài)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中國種業(yè),2017(05):51-52.
[9]鄒少奎,殷貴鴻,唐建衛(wèi),韓玉林,李順成,李楠楠,黃峰,王麗娜,張倩,高艷.小麥品種周麥22號的分子遺傳基礎及其特異引物篩選[J].麥類作物學報,2017,37(04):472-482. (通訊作者)
[10]韓玉林,殷貴鴻,楊光宇,唐建衛(wèi),王麗娜,黃峰,張倩,李楠楠,呂永軍,李順成,鄒少奎,高艷.小麥品種周麥22莖稈生長特性及其與抗倒性的關系[J].作物雜志,2017(02):34-37. (通訊作者)
[11]李楠楠,張倩,鄒少奎,李順成,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高慶榮,袁凱.小麥紫色花藥和紫色葉鞘性狀的基因定位[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11):66-68+72.
[12]張倩,李楠楠,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鄒少奎,呂永軍,李順成.小麥品種周麥28號優(yōu)良特性及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6(10):59-60.
[13]李楠楠,張倩,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鄒少奎,呂永軍,李順成.小麥新品種國審周麥30號的優(yōu)良特性分析[J].中國種業(yè),2016(10):76-77.
[14]王俊生,劉紅占,范小芳,殷貴鴻,韓玉林,周琳,趙錦慧.3種小麥DHAR蛋白高級結構建模與功能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6,14(09):2472-2480.
[15]黃峰,殷貴鴻,韓玉林,王麗娜,唐建衛(wèi),高艷,呂永軍,李楠楠,李新平,楊光宇.播期及種植密度對國審周麥28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6(06):56-59.
[16]黃峰,殷貴鴻,韓玉林,王麗娜,唐建衛(wèi),高艷,李楠楠,張倩,李新平,楊光宇.河南省小麥饅頭品種適宜品質指標的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04):103-107.
[17]王俊生,殷貴鴻,劉紅占,范小芳,韓玉林,陳龍.小麥Ta-UBX1基因克隆、表達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核農學報,2015,29(10):1858-1866. (通訊作者)
[18]鄒少奎,殷貴鴻,唐建衛(wèi),韓玉林,李楠楠,李順成,黃峰,王麗娜,張倩,高艷.小麥新品種周麥23號的遺傳構成分析及其特異引物篩選[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5,48(19):3941-3951. (通訊作者)
[19]高艷,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黃峰,王麗娜,于海飛,李楠楠,呂永軍,張倩,李順成,楊光宇,李新平.培養(yǎng)基對小麥單倍體胚成苗率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21):107-110.
[20]韓玉林,殷貴鴻,黃峰,王麗娜,唐建衛(wèi),高艷,楊光宇,李新平,錢健康.強筋優(yōu)質小麥品種周麥24號的配套栽培技術與推廣應用[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06):232-233.
[21]唐建衛(wèi),殷貴鴻,高艷,王麗娜,韓玉林,黃峰,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肖永貴,張艷,閻俊.小麥骨干親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種(系)的農藝性狀和加工品質綜合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15,35(06):777-784. (通訊作者)
[22]高艷,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黃峰,王麗娜,于海飛,李楠楠,張倩,楊光宇,李新平.倒春寒發(fā)生時期和次數對冬小麥產量性狀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5,35(05):687-692. (通訊作者)
[23]殷貴鴻,韓玉林,黃峰,唐建衛(wèi),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李楠楠,張倩,鄒少奎,楊光宇,李新平.河南省周口小麥遺傳育種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5,44(04):36-41.
[24]韓玉林,殷貴鴻,黃峰,王麗娜,唐建衛(wèi),高艷,李楠楠,張倩,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小麥HMW-GS含量與加工品質的關系[J].作物雜志,2015(02):39-42.
[25]杜紀格,韓玉林,殷貴鴻,楊光宇,李新平,黃峰,王麗娜,唐建衛(wèi),高艷,于海飛.國審小麥品種周麥23號的特征特性及推廣應用[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09):179-181.
[26]范小芳,王俊生,武安全,殷貴鴻,陳燦.小麥DHAR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4,43(07):14-18+22.
[27]殷貴鴻,杜紀格,韓玉林,唐建衛(wèi),于海飛,黃峰,王麗娜,高艷,李楠楠,鄒少奎.國審小麥品種周麥27號超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14(07):62-63.
[28]王麗娜,殷貴鴻,杜紀格,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陳龍,于海飛,楊光宇.高產、穩(wěn)產、廣適小麥新品種周麥23號生理特性及灌漿規(guī)律研究[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4(06):151-154.
[29]殷貴鴻,杜紀格,韓玉林,唐建衛(wèi),于海飛,黃峰,王麗娜,高艷,楊光宇,李新平.國審小麥新品種周麥23號的選育及特性分析[J].中國種業(yè),2014(06):52-54.
[30]殷貴鴻,杜紀格,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超高產多抗廣適國審小麥新品種—周麥27號[J].麥類作物學報,2014,34(06):874.
[31]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黃峰,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小麥面粉白度與色澤因子配合力及相關分析[J].麥類作物學報,2013,33(05):935-941. (通訊作者)
[32]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黃峰,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栽培措施對周麥27號主要農藝性狀及品質特性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3(04):111-116.
[33]武安泉,王俊生,張玉璽,殷貴鴻.小麥Cyp450基因的電子克隆與生物信息學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18):38-44.
[34]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小麥品種周麥25號主要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種業(yè),2013(06):43-45.
[35]黃峰,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主要栽培措施對強筋小麥周麥24號產量及品質特性的影響[J].麥類作物學報,2013,33(04):732-735. (通訊作者)
[36]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黃峰,唐建衛(wèi),陳龍,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周麥18號小麥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與產量性狀的關系研究[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3,42(03):24-27.
[37]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高產、多抗、廣適、黑粒小麥新品種周黑麥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3(01):147-148+167.
[38]王俊生,李俐俐,楊歡,譚光軒,殷貴鴻.小麥F-box蛋白基因的電子克隆和生物信息學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3,42(02):15-19+25.
[39]陳璨,常云霞,周琳,殷貴鴻,王麗娜,陳龍.超高產小麥收獲指數與灌漿期旗葉、穗下莖可溶性糖含量的相關性[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2,40(09):83-85.
[40]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黃峰,唐建衛(wèi),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播期和播種密度對周麥18號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2(01):102-104.
[41]唐建衛(wèi),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黃峰,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栽培措施對周麥23號小麥主要農藝性狀及品質特性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10):28-31.
[42]肖永貴,殷貴鴻,李慧慧,夏先春,閻俊,鄭天存,吉萬全,何中虎.小麥骨干親本“周8425B”及其衍生品種的遺傳解析和抗條銹病基因定位[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1,44(19):3919-3929.
[43]張福彥,陳鋒,董中東,尚曉麗,崔黨群,殷貴鴻.黃淮麥區(qū)小麥新品系籽粒硬度相關基因分子鑒定及其對產量性狀的影響[J].中國農業(yè)科學,2011,44(16):3289-3296.
[44]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王麗娜,黃峰,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多效唑對周麥23號主要農藝性狀與品質的影響[J].中國種業(yè),2011(07):40-42.
[45]周琳,王賢,殷貴鴻,王麗娜,陳龍.超高產小麥收獲指數與灌漿期旗葉光合特性的相關性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1,40(06):43-45.
[46]唐建衛(wèi),殷貴鴻,王麗娜,韓玉林,黃峰,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小麥濕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數遺傳分析[J].作物學報,2011,37(09):1701-1706. (通訊作者)
[47]黃峰,殷貴鴻,韓玉林,王麗娜,唐建衛(wèi),李新平,楊光宇.黃淮麥區(qū)小麥饅頭加工品質影響因素的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1,19(03):14-18. (通訊作者)
[48]黃峰,李新平,殷貴鴻,韓玉林,王麗娜,唐建衛(wèi),于海飛,杜華兵,楊光宇.豫東潮土區(qū)不同氮肥用量和基追比對周麥22號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研究[J].作物雜志,2011(02):75-78. (通訊作者)
[49]王麗娜,殷貴鴻,韓玉林,黃峰,唐建衛(wèi),于海飛,陳龍,楊光宇,李新平.超高產小麥周麥16號生理生化特性和灌漿規(guī)律研究[J].作物雜志,2010(06):83-86. (通訊作者)
[50]唐建衛(wèi),殷貴鴻,韓玉林,黃峰,王麗娜,于海飛,楊光宇,李新平.周麥16號主要農藝性狀配合力及遺傳效應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10(11):14-18.
[51]唐懷君,殷貴鴻,夏先春,馮建軍,曲延英,何中虎.1BL·1RS特異性分子標記的篩選及其對不同來源小麥品種1RS易位染色體的鑒定[J].作物學報,2009,35(11):2107-2115.
[52]康明輝,黃峰,王世杰,海燕,殷貴鴻,韓玉林.黃淮麥區(qū)部分推廣小麥品種面條加工品質性狀的研究[J].華北農學報,2009,24(05):222-225.
[53]陳龍,侯彩玲,譚光軒,于美玲,盧龍斗,殷貴鴻.小麥糯性基因多重PCR體系的建立[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05):747-751.
[54]盧龍斗,侯彩玲,陳龍,殷貴鴻,鄧傳良,高武軍,楊緒勤,譚光軒.小麥糯性基因的多重PCR分子鑒定[J].遺傳,2009,31(08):844-848.
[55]殷貴鴻,李根英,何中虎,劉建軍,王輝,夏先春.小麥新品種濟麥22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標記定位[J].作物學報,2009,35(08):1425-1431.
[56]殷貴鴻.周麥18[J].中國農業(yè)信息,2009(07):31.
[57]康明輝,黃峰,王世杰,海燕,殷貴鴻,韓玉林.黃淮冬麥區(qū)南部主要推廣小麥品種的饅頭加工品質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9,29(04):599-603.
[58]殷貴鴻,王建武,聞偉鍔,何中虎,李在峰,王輝,夏先春.小麥抗條銹病基因YrZH84的RGAP標記及其應用[J].作物學報,2009,35(07):1274-1281.
[59]韓玉林,殷貴鴻,王麗娜,黃峰,于海飛,鄭繼周.強筋優(yōu)質高產早熟小麥新品種周麥21號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8(05):92-93.
[60]殷貴鴻,鄭天存,韓玉林,于海飛,鄭繼周,王麗娜,黃峰,張相武.優(yōu)質小麥新品種周麥19號品質性狀及強筋適宜種植區(qū)篩選研究[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7(08):21-23.
[61]鄭繼周,殷貴鴻,韓玉林,于海飛,黃峰,王麗娜,鄭天存.國審周麥18號超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7(07):51-52.
[62]鄭天存,李新平,殷貴鴻,鄭繼周,楊光宇,韓玉林,于海飛,黃峰,王麗娜.周麥18號超高產、耐旱節(jié)水特性及選育技術分析[J].作物雜志,2007(03):76-79.
[63]殷貴鴻,鄭天存,鄭繼周,于海飛,韓玉林,王麗娜,張相武.黃淮麥區(qū)小麥就地夏繁加代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種業(yè),2007(03):59-60.
[64]黃峰,鄭天存,李保云,殷貴鴻,劉廣田.用“三論”原理對小麥育種研究的探討[J].中國農學通報,2006(04):233-235.
[65]殷貴鴻,韓玉林,于海飛,鄭繼周,黃峰,鄭天存.小麥新品種周麥18號的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yè),2006(01):46-47.
[66]殷貴鴻,韓玉林,黃峰,鄭繼周,于海飛,王麗娜,杜同連.國審豫麥62號最佳品質種植生態(tài)區(qū)篩選研究[J].農業(yè)網絡信息,2005(12):130-131.
[67]殷貴鴻,韓玉林,黃峰,鄭繼周,于海飛,杜同連,楊霞.小麥新品種周麥16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作物雜志,2005(02):54.
[68]殷貴鴻,韓玉林,于海飛,鄭繼周,黃峰,杜同連,楊霞.高產早熟多抗弱筋小麥周麥17號及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4(11):28.
[69]鄭天存,殷貴鴻,李新平,楊光宇,張先德,鄭繼周,韓玉林,于海飛.超高產、多抗小麥新品種國審周麥16號的選育及主要特性分析[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4(08):15-17.
[70]黃峰,鄭天存,殷貴鴻,韓玉林,楊光宇,李新平,楊朝福,李亞.冬小麥雜優(yōu)組合主要農藝性狀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種子,2004(07):65-66.
[71]殷貴鴻,鄭繼周,韓玉林,于海飛,石俊梨,常偉良.不同包衣藥劑及貯藏期對小麥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4(02):10-12.
[72]鄭天存,殷貴鴻,韓玉林,鄭繼周,李新平,楊光宇,張先德.高產優(yōu)質小麥豫麥62號形態(tài)及生理特點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3(04):82-84.
[73]王紅星,古紅梅,周琳,鄭繼周,殷貴鴻.不同生長時期葉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與抗寒性關系[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3(05):51-52.
[74]牛明功,王賢,陳龍,楊光宇,殷貴鴻.干旱、漬澇和低溫脅迫對小麥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種子,2003(04):17-19.
[75]陳龍,吳詩光,李淑梅,殷貴鴻,周琳,古紅梅.低溫脅迫下冬小麥拔節(jié)期生化反應及抗性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1(04):42-46.
[76]周琳,古紅梅,陳龍,王紅星,揚光宇,殷貴鴻.小麥品種間灌漿期耐濕性的生理效應差異[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04):425-427.
[77]吳詩光,陳龍,殷貴鴻,楊光宇.灌漿期干旱對高產小麥某些生理生化特性的影響[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1(09):6-7.
[78]殷貴鴻,鄭繼周,韓玉林,朱凱,田靈芝,楊光宇.小麥新品種豫麥6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01(02):31-32.
[79]楊光宇,殷貴鴻,鄭繼周,田靈芝,孫以信.小麥穗發(fā)芽抑制劑及最佳施藥期的研究初報[J].麥類作物學報,2000(02):93-95.
[80]楊光宇,田靈芝,鄭繼周,殷貴鴻.豫麥51號小麥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點[J].河南農業(yè)科學,2000(03):13.
[81]鄭天存,田靈芝,楊光宇,鄭繼周,殷貴鴻.豫麥51生長發(fā)育及形態(tài)生理特點研究[J].麥類作物學報,2000(01):67-70.
發(fā)表會議論文:
[1]殷貴鴻,唐建衛(wèi),李楠楠,李順成,高艷,鄒少奎. 河南周口小麥抗赤霉病分子育種研究進展[C]. 第八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摘要集. 2017:136.
[2]殷貴鴻,韓玉林,唐建衛(wèi),黃峰,王麗娜,高艷,于海飛,李楠楠,張倩,鄒少奎,楊光宇,李新平. 河南省周口“十二五”小麥遺傳育種進展及今后研究方向[C]. 第六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論文集. 2015:51-52.
[3]殷貴鴻,李在峰,何中虎,夏先春. 小麥抗條銹病基因YrZH84緊密連鎖的RGA標記的開發(fā)[C]. 全國植物分子育種研討會摘要集. 2009:64.
[4]殷貴鴻,韓玉林,鄭繼洲,鄭天存,黃峰,馬煥忠. 黃淮麥區(qū)強筋小麥品質性狀與面包烘烤品質的相關和回歸分析[C]. .中國青年農業(yè)科學學術年報.:中國農學會,2004:78-83.
[5]韓玉林,殷貴鴻,黃峰,鄭繼周,于海飛. 不同磁場處理對小麥產量性狀的影響[C]. .中國青年農業(yè)科學學術年報.:中國農學會,2004:115-116.
[6]鄭天存,韓玉林,李新平,殷貴鴻,鄭繼州. 河南省小麥品種品質現(xiàn)狀及今后遺傳改良分析[C]. 21世紀小麥遺傳育種展望——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2001:414-418.
[7]鄭天存,殷貴鴻,楊光宇,李新平,韓玉林,鄭繼州,朱凱. 建國50年來河南省小麥品種農藝性狀演變規(guī)律及21世紀遺傳改良方向探討[C]. 21世紀小麥遺傳育種展望——小麥遺傳育種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 2001:464-469.
報紙文章:
1 加強早春麥田管理 夯實豐收基礎 殷貴鴻 周口日報 2012-02-01
媒體報道一:
殷貴鴻:五個國慶節(jié) 見證祖國發(fā)展變化
人物簡介:殷貴鴻,河南鄢陵人,河南農業(yè)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農學院研究員,兼任河南省小麥種質改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與生物反應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原子能農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小麥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小麥專家組成員、河南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小麥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農科院和鄭州大學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協(xié)第九次全代會代表,中共河南省第八次和第九次黨代會黨代表、第十一屆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河南省中長期培養(yǎng)對象等。主持國家863子課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22個項目,育成小麥新品種46個,育成品種累計推廣3億畝,新增糧食100億公斤,新增社會經濟效益150億元。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獲得授權國家發(fā)明專利和植物新品種權25項,發(fā)表論文60多篇,被 FrontiersinPlantScience、TheorApplGenet、MolBreeding等 SCI收錄10余篇,著作4部。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yè)科技人員、國務院特貼專家、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河南省優(yōu)秀專家、中原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優(yōu)秀青年科技專家、河南省十大青年科技領軍人物、河南省科技杰出青年、河南省創(chuàng)新爭先獎狀、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和莊巧生小麥研究突出貢獻青年獎等稱號。
殷貴鴻獲頒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接受媒體采訪
剛參加工作時期的殷貴鴻
1974年,是新中國成立25周年,這一年我出生在許昌市鄢陵縣偏遠農村。當時,鄢陵縣是農業(yè)小縣,人多地少,人民群眾勉強溫飽,縣城狹小“兩條小馬路,一個十字街”,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農村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十分貧窮落后。
現(xiàn)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從一個農村娃成為大學教授、博導。我的家鄉(xiāng)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鄢陵如今已成為“中國花木第一縣”“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中國長壽之鄉(xiāng)”;蘭南高速、鹽洛高速、安羅高速和鄭合鐵路、三洋鐵路貫穿全境,四通八達、方便快捷,一年一度的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已成為鄢陵享譽全國的一張靚麗的特色名片;同時,鄢陵在工業(yè)上也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形成了紡織箱包、裝備制造、食品飲品、醫(yī)用敷料和生物質加工等特色產業(yè)集群;全縣上下圍繞“國際知名、國內領先、中原一流”目標,正致力打造國家健康養(yǎng)老示范區(qū);叵40多年來,個人、家庭、生活、工作和社會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巨變,所有的這一切都歸功于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我自己對此感受頗深。
1979年建國30周年國慶節(jié),那時我剛剛5歲,還沒有上學,參加我們生產大隊組織的慶祝大會,穿的是哥哥姐姐們穿過的舊衣服,還打著補丁;早上吃的是紅薯加工的窩窩頭,啃時黑硬粘,飯后胃發(fā)酸;中午喝豆面面條,粗硬糙,沒有一點油水;晚上吃蒸紅薯、喝蒸紅薯的水。一家九口人擠住在三間土坯房里,趕集走親戚全靠雙腿走路。
1989年建國40周年國慶節(jié),那時我15歲,已經上初中,參加我們學校組織的慶祝大會,穿的是嶄新的海軍衫和大襠褲;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我們家種了10多畝棉花,養(yǎng)了5頭黃牛,生活較為富裕,一日三餐吃白面饅頭還有青菜豆腐;住上了明亮寬敞的大瓦房,看上了13英寸的黑白電視;騎上了自己的“永久”牌自行車。
1999年建國50周年國慶節(jié),那時我25歲,已經參加工作,同時也是我們學校作物遺傳育種專業(yè)的研究生,參加我們學校組織的慶祝大會,觀看澳門回歸直播,穿西服打領帶與同學在操場上拍照合影,晚上同學們一起在學校東門飯館喝啤酒吃燴面,家里住三室兩廳98平方米的房子,看28英寸的大彩電,買了嶄新的“豪爵”牌摩托車。
2009年建國60周年國慶節(jié),那時我35歲,已獲得博士學位,任小麥研究室主任10年,上午參加單位組織的慶祝大會,集體觀看國慶閱兵,中午和全室同事一起在飯店吃飯,晚上我們全家人又去飯店聚餐祝賀,家里住三室兩廳170平方米的房子,看50英寸的超薄大彩電,買了2輛電動自行車。
建國70周年國慶節(jié),我即將45周歲了,已經調到河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工作2年多了,住上了200平方米四室兩廳的周轉房,看著60英寸的超薄液晶大彩電,全家人準備開著“現(xiàn)代”牌SUV去清明上河園轉轉,然后吃開封灌湯包。
我從事小麥遺傳育種研究和教學工作,科研條件也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發(fā)生了跨越式發(fā)展,從最初每年科研經費不到5萬元到現(xiàn)在每年科研經費100萬元;從最初簡陋的“眼看、牙咬、尺子量、天平秤”到現(xiàn)在的精準的雙、單倍體育種、分子育種;從原來人工拉耬播種、人工割麥到現(xiàn)在的小區(qū)條播機機械播種、進口收割機收獲小麥;從原來十年育成一個小麥新品系到現(xiàn)在每年育成200個小麥新品系,工作效率提高了幾十倍。
70年風雨兼程,70年飛速發(fā)展,我們偉大祖國已邁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即將實現(xiàn),在這百年一遇的盛世,我剛剛獲得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建國70周年紀念章,萬分激動,倍感榮幸。作為一名大學教師,一定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5日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以強農興農為己任,為實現(xiàn)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常在想,到新中國成立80周年、90周年、100周年我分別是55歲、65歲、75歲,那時的是我會在干什么?距離新中國成立100周年,還有30年,我能做什么?
我想就是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立德樹人,站好三尺講臺。以本為本,堅持給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課,改革教學教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精心傳授自己的作物遺傳育種理論和經驗,堅定學生學農、愛農、支農的理想信念,練就強農興農的過硬本領,努力培養(yǎng)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中國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新型人才,為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二是熱愛科研,做好小麥育種。以小麥育種大師趙洪璋院士、莊巧生院士、李振聲院士為楷模,摯愛小麥育種,圍繞目前黃淮麥區(qū)存在急缺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的突出問題,帶領小麥育種科研團隊,刻苦鉆研,拼搏創(chuàng)新,早日攻克抗赤霉病育種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出既抗赤霉病又高產優(yōu)質的優(yōu)異小麥新品種,育繁推加相結合,加速新品種推廣應用步伐,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qū)建設提供品種支撐。
三是扎根基層,深入田間地頭。學習我校郭天財教授等老一輩科學家,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進千萬家,經常走村入戶,深入生產一線,發(fā)現(xiàn)、解決生產中出現(xiàn)的問題,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指導農民群眾科學種田,為脫貧攻堅提供科技支撐。
這就是我對未來工作的計劃。我想,此前關于國慶節(jié)的五段記憶讓我感受到到祖國快速發(fā)展所產生的偉大變化,感受到人民生活的富足安康。接下來,我還將見證更多的奇跡在中國發(fā)生,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為了這一天,我愿意埋頭苦干,把個人成長融入國家進步之中,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原文鏈接:http://henau.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3268771
媒體報道二:
大地作證
——記周口市農科院小麥育種專家殷貴鴻
5月3日上午11時40分,周口市氣溫陡升至35攝氏度,殷貴鴻戴著草帽,脖子里搭著一條毛巾,站在60畝小麥試驗田里看著他新培育的周麥19受粉情況,遠遠看去,他就像一個稻草人。
他沒有假期。春天來了,他蹲在地里看小麥長勢;夏天到了,他站在烈日下,選穗、拔單株、脫粒、實驗;秋天到了,他弓腰分區(qū)播種新品種;冬天到了,他還要撥開雪層,
看看麥苗的抗寒能力。
剛剛上任周口農科院小麥研究室主任、今年才32歲的他,由于長期的彎腰低頭實驗、觀察,得了嚴重的頸椎。唤洺?耧L、暴雨中蹲在麥地里看秸稈抗倒能力,還很年輕的他就患上了嚴重的關節(jié)炎,現(xiàn)在吃飯右手端不動碗;職業(yè)性的飲食不規(guī)律,他還得了胃病。
是什么使殷貴鴻如此堅定和執(zhí)著?原來,1992年,農村生活條件普遍很差的時候,他正在讀高中二年級。那年,殷貴鴻的老家鄢陵縣實行小麥統(tǒng)一供種,推廣使用的就是周麥9號,麥收時居然刷新全縣紀錄,畝產550多公斤,鄉(xiāng)親們樂翻了天。“周麥”能讓農民吃上白面饃,對農民的貢獻最大,由此,他抱定志愿,將來要從事農業(yè)科技研究工作。
1997年本科畢業(yè)后,殷貴鴻如愿來到周口農科所工作,投到河南省小麥育種首席專家鄭天存的麾下。
9年了,他把自己的青春都撒在了這60畝地里。先后培育出周麥系列15個新品種,其中周麥11、12、16、17、18經過國審,5個通過省審(與國審重疊1個),6個品種正在參加國家和省級區(qū)域試驗。獲得地廳以上科研成果獎14項,累計推廣種植6077萬多畝,新增經濟效益15億多元。
9年來,他被評為國家區(qū)試先進個人、河南省區(qū)試先進個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中國農學會青年科技獎、河南省首屆青年讀書成才獎、周口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3月,他又以農學院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yè)博士研究生。
9年來,他走過了一條充滿光環(huán)而又飽含風雨的道路。
育種課題,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艱苦的,小麥所承受的自然條件,科研者也必須蹲在麥地里一同體驗。然而,每一個新品種的誕生周期,一般需要經過8~10年。
為加快育種進程,殷貴鴻在鄭天存老師的指導下,研究出了加代技術。也就是說,春夏期間,在試驗田里逐棵選擇穗大、籽飽、葉型好的單株;對所選擇的幾種小麥不斷雜交試驗,等到次年夏收時再優(yōu)中選優(yōu),然后再比較,直到育出麥種均勻、穗大、粒飽、多抗,而且子粒全角質(優(yōu)質麥)。為研究小麥,殷貴鴻經常忘記吃飯,同事們羨慕他的敬業(yè)精神,送他外號“小麥迷”。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付出,周麥19從培育到2005年河南省審定只用了不到6年時間,試驗平均畝產563.7公斤,最高畝產達685.7公斤,一舉達到河南省“十五”攻關要求;區(qū)試連續(xù)兩年品質達到國家優(yōu)質強筋一級標準。其間,在2005年9月全國第三屆優(yōu)質小麥品質鑒定會上,“周麥19”從300多個參選品種中脫穎而出,成為評定出的12個優(yōu)質品種之一,此舉標志著周麥育種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本報記者:張靖 2006年05月09日
媒體報道三:
周口市農科院小麥專家殷貴鴻博士建議:強化麥田早春管理 科學抗旱奪取豐收
當前正值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近日記者走訪了市農科院小麥研究室主任、小麥專家、農學博士殷貴鴻。他建議,強化麥田早春管理,科學抗旱奪取豐收。
殷貴鴻說,開春后,天氣將迅速轉暖,小麥將要進入返青拔節(jié)期,而這個時期不僅是小麥快速生長發(fā)育的階段,還是決定小麥高產的關鍵時期。返青期是決定小麥成穗數的關鍵時期,拔節(jié)期是決定穗子大小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若遭遇干旱,將直接影響小麥的穗數和穗粒數,最終影響小麥產量。據國家氣象部門預測,后冬早春降水依然偏少,旱情可能持續(xù),出現(xiàn)冬春連旱的幾率較大。因此,要抓住立春過后氣溫開始回升和春節(jié)期間農民工返鄉(xiāng)這一有利時機,根據今年的小麥苗情復雜的特點,在麥田管理上要根據苗情、墑情、病蟲情,因苗、因時、因地制宜,看苗管理,分類指導,科學管理,爭取多成穗、成大穗,為今年小麥豐收打好基礎。
對于如何科學地抗旱澆水,殷貴鴻建議:應根據墑情、苗情,科學澆水。(1)應當早澆的麥田:一是凡0-20厘米土壤相對含水量在50%以下,且群體頭數不足的麥田,特別是搶墑播種又從未澆過水的麥田,或者整地播種質量差、砂漿黑土、粘土、旋耕鎮(zhèn)壓不實、失墑嚴重的麥田,開春后都應及早澆水。二是對于因晚播苗小、苗弱的麥田應及早澆水。(2)應當晚澆的麥田:凡冬前已經澆過水,且麥苗生長基本正常,畝群體頭數≥80萬頭的麥田,可適當推遲澆水時間,待春季氣溫回升,小麥進入起身拔節(jié)期再進行澆水。(3)科學的澆水時間和方法:要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3℃以上的晴天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小水細澆,注意澆透,杜絕大水漫灌。澆水時如遇大幅度降溫,應立即停澆,待氣溫回升時再澆,防止發(fā)生凍害。澆水量以晚上降溫前全部滲完、地面無積水為宜,澆過水的麥田一定要及時進行中耕劃鋤保墑,避免板結裂縫,達到增溫保墑、促根下扎、促苗早發(fā)、消滅雜草的目的。
除了科學澆水之外,早春麥田還要科學管理。要看苗追肥:要做到看苗追肥、因地追肥、防止旺長、防止倒伏。麥播時底肥施用不足或播種較晚,目前群體偏小、苗質較弱的麥田,可結合澆水早追肥,每畝可追施尿素12公斤-15公斤/畝;冬前生長偏旺、群體偏大的麥田要推遲到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7公斤-10公斤/畝。要及早動手、防治病蟲草害:關鍵時期為2月中下旬至3月初。(1)小麥紋枯。旱谝淮畏乐螒2月20日前進行,間隔10天再接力防治第二次,可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克-40克/畝或20%三唑酮80毫升-100毫升/畝兌水50公斤,對準莖基部噴霧,注意一定要噴濕,防治效果才會較好。同時還可以早控早治條銹病和白粉病的危害。(2)麥蚜:用10%吡蟲啉30克-40克/畝或樂斯本25毫升-3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噴霧,效果較顯著且安全,殘留少。(3)麥紅蜘蛛:可用0.9%蟲螨克15毫升-2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噴霧。(4)麥田雜草:對于當前雜草發(fā)生嚴重的麥田,應在晴暖無風天氣噴施除草劑進行化學防治,可選用75%巨星干懸劑1克+6.9%驃馬濃乳劑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灑,既防治闊葉雜草又防治禾本科雜草,注意不要重噴和漏噴,以免造成除草劑藥害。要合理化控、科學防倒。對于群體大且旺長的麥田,可在起身期進行化控,用壯豐安30毫升-40毫升/畝或15%多效唑粉劑30克-40克/畝,兌水30公斤對小麥莖葉部噴霧,可有效控制節(jié)間伸長,促進根系下扎,增強植株抗寒能力,特別是抗倒能力。要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到來之前,采取普遍澆水、噴灑防凍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一旦發(fā)生凍害,要及時采取澆水、施肥等補救措施,促進麥苗盡快恢復生長。
殷貴鴻博士希望廣大農民朋友要高度重視麥田早春管理,及早行動,采取得力措施,根據苗情,分類管理,科學管理,努力奪取我市夏糧“八連豐”,為實現(xiàn)追趕跨越的發(fā)展目標,建設中原經濟區(qū)提供糧食支撐。
文章來源:《周口日報》記者:馬月紅 2011-02-09
媒體報道四:
殷貴鴻:論文寫在大地上 成果送進千萬家
殷貴鴻博士是“成果卓著的小麥育種專家”,這個已擔任10年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室主任的博士,先后培育出周麥系列15個新品種,其中周麥11、12、16、17、18、21、22、23等7個品種通過國審,2個品種通過省審(周麥19、24),6個品種正在參加國家和省級區(qū)域試驗(周麥25、26、27、28、29、30),獲得地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5項,育成小麥新品種累計推廣種植1億多畝,新增經濟效益20多億元。在今年夏糧生產中,他參加育成的小麥新品種在河南省推廣了1700萬畝,約占全省小麥的20%。
記者見到殷貴鴻時,頭戴草帽、穿著厚厚工作服、熱得汗流浹背的他正在埋頭做小麥品種的產量比較、籽粒觀察研究。由于常年在試驗田里觀察小麥長勢、記錄數據,殷貴鴻手部的皮膚和胳膊相比,明顯黑了許多,像戴了一雙黑手套。“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進千萬家”是殷貴鴻博士的座右銘。他說,農民種植他們培育出的周麥新品種,比他在國內頂尖的科技期刊上發(fā)表文章更令他感到快樂。
殷貴鴻謙虛地說,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離不開領導們的關心和支持,省、市領導對他在科研試驗資金方面的投入逐年加大,由原來的每年30萬元增加到100多萬元,實驗條件得以改善,由原來落后的“眼看、牙咬、秤稱、尺子量”跨越到現(xiàn)在居省內領先水平的分子實驗室、組織培養(yǎng)實驗室、制粉實驗室、品質測定實驗室、蒸煮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可以精確地檢測目標基因,科研設施也由人工割麥發(fā)展到現(xiàn)在由奧地利進口小區(qū)收割機收割,試驗田澆水也由人工澆水發(fā)展到電腦控制的自動化噴灌……
10年來,他走過了一條充滿光環(huán)而又飽經風雨的道路。他先后被評為河南省第八次黨代會黨代表、河南省勞動模范、河南省糧食生產先進個人、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青年科技專家等。2006年3月,他以農學院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yè)博士研究生,2009年又以專業(yè)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畢業(yè),獲得農學博士學位。面對中國農科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省農科院和跨國企業(yè)利馬格蘭公司、嘉里公司的優(yōu)厚待遇、誘人的職位,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回到周口團結和帶領小麥育種團隊,繼續(xù)致力于超級小麥新品種的科研工作,確保了我市小麥育種科研繼續(xù)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育種科研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十分艱苦,殷貴鴻卻樂此不疲。為研究小麥,殷貴鴻經常忘記吃飯,同事們敬佩他的敬業(yè)精神,送他外號“小麥迷”。殷貴鴻經過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作為主要育種人參加培育出的國審周麥22超高產、抗寒、抗倒、抗病,2007年在國家區(qū)試中獲得2組第一,創(chuàng)造了我國小麥區(qū)試最高畝產746.8公斤的紀錄,是目前國內最暢銷的小麥新品種;最新育成的國審周麥23,2006年至2008年連續(xù)3年參加6組國家和省級試驗獲得6組第一,2008年5省匯總平均畝產600.9公斤,最高畝產 743.4 公斤;2009年主持育成了我省當年唯一通過審定的優(yōu)質、超高產小麥新品種周麥24,推廣前景廣闊。在今年3月全國第六屆小麥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上,他作為全國唯一一名地市級農科院的最年輕育種專家作大會特邀報告,受到了小麥權威李振聲院士、程順和院士及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標志著周麥的育種和科研工作繼續(xù)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殷貴鴻剛出生幾天的小女兒的小名叫麥穗,這是他的同事李文純告訴記者的。由此看來,殷貴鴻的“小麥迷”也把孩子“迷”到了小麥育種里。
文章來源:《周口日報》2010-7-19
媒體報道五:
加強麥田春季管理 力爭小麥產量再上新臺階
——市農科院小麥研究室主任、小麥專家、農學博士殷貴鴻就當前麥田管理問題答記者問
(記者 李碩)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人民全力以赴,抗旱澆麥,取得了連續(xù)6年小麥豐產豐收的好成績,創(chuàng)造了單產超500公斤、總產量超50億公斤、成為黃河以南全國第一個單產超500公斤、總產量超50億公斤的省轄市的奇跡,贏得了“中原糧倉”的美譽,確保了我市國家糧食核心生產區(qū)的重要地位。但是,當前正值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如何進一步確保我市“中原糧倉”的美譽,奠定我市國家糧食核心區(qū)的重要地位,實現(xiàn)我市小麥生產再上新臺階——連續(xù)7年豐產豐收的目標,近日記者走訪了周口市農科院小麥研究室主任、小麥專家、農學博士殷貴鴻,他就當前麥田管理工作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記者:新年好,殷博士!過了春節(jié)長假第一天上班就來打擾,你不在意吧?
殷貴鴻:新年好!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是我們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光榮的使命。我最喜歡把我們研究出的最新科研技術和成果以最快速度讓最廣大農民朋友掌握和使用,為我市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記者:去年我市小麥生產取得了連續(xù)6年大豐收,創(chuàng)造了歷史新高,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那么,請問殷貴鴻博士,今年我市小麥生產形勢如何?
殷貴鴻:由于去年麥播期間底墑充足,小麥出苗良好,群體較為適宜。
記者:當前小麥生產存在哪些問題?
殷貴鴻:目前大部分小麥正處于返青期,我市麥田主要存在兩個問題:(1)苗情較弱,發(fā)育較緩。由于去年11月中旬普降幾十年罕見的暴雪,氣溫驟降,后來又連續(xù)出現(xiàn)多次寒潮,全市小麥冬前光照和有效積溫較往年明顯減少,致使越冬期小麥葉齡較常年減少1~2片葉,且大分蘗少,次生根不足、下扎較淺,造成目前多數麥田苗情較往年弱,發(fā)育較為緩慢。(2)病蟲草害較重。去年麥播后,土壤墑情好,利于病蟲草害的發(fā)生危害,越冬基數較常年高。當前我市小麥病蟲害重于常年同期,主要發(fā)生的是小麥紋枯病、麥蜘蛛、麥蚜;麥田雜草數量也較常年偏多,與小麥爭光爭肥。
記者:對當前麥田中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呢?
殷貴鴻:農時不等人。春節(jié)過后,天氣將迅速轉暖,小麥將要進入快速生長發(fā)育的階段,因此,抓住春節(jié)過后氣溫開始回升和農民工返鄉(xiāng)過節(jié)這一有利時機,提前抓緊開展春季麥田管理、看苗管理,促弱轉壯,因地制宜,促苗早發(fā),爭取多成穗,成大穗,為今年小麥豐產搭好架子。俗話說:“小麥要高產,春季管理是關鍵! 根據我們多年的科研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看苗追肥 注意要做到看苗追肥、因地追肥,防止旺長、防止倒伏。若最高群體在≤80萬/畝的適播麥田,可在返青期追施尿素12~15公斤/畝;若最高群體在80~100萬/畝的適播麥田,可在起身期追施尿素10~12公斤/畝;若最高群體在110~120萬/畝的適播麥田,可推遲追肥,在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8~10公斤/畝。晚播麥田應提早追肥,在2月20日前追施尿素13~15公斤/畝。
2.及早動手、防治病蟲草害 關鍵時期為2月中下旬至3月初。(1)小麥紋枯病。第一次防治應在2月23日前進行,間隔10天再接力防治第二次,可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30~40克/畝或20%三唑酮80~100毫升/畝兌水50公斤,對準莖基部噴霧,注意一定要噴濕防效才會較好。同時還可以早控、早治條銹病和白粉病的危害。(2)麥蚜。用10%吡蟲啉20~30克/畝或樂斯本25~3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噴霧,效果較顯著且安全、殘留少。(3)麥紅蜘蛛。可用0.9%蟲螨克15~20毫升/畝兌水30公斤噴霧。(4)麥田雜草。對于當前雜草發(fā)生嚴重的麥田,應在晴暖無風天氣噴施除草劑進行化學防治,可選用75%巨星干懸劑1克+6.9%驃馬濃乳劑50毫升兌水30公斤均勻噴灑,既防治闊葉雜草又防治禾本科雜草,注意一定不要重噴和漏噴,以免造成除草劑藥害。
3.適時中耕 有條件的農戶,提倡進行淺中耕,以達到增溫保墑、破除板結、消滅雜草、促苗早發(fā)、促苗快長的目的。
4.合理化控、科學防倒 對于群體大且旺長、肥力高容易發(fā)生倒伏的麥田,可在起身期前后進行化控,用壯豐安30~40毫升/畝或15%多效唑粉劑30~40克/畝,兌水30公斤對小麥莖葉部噴霧。能有效控制基部節(jié)間伸長,促進根系下扎,增強小麥的抗倒能力和抗寒能力。
5.預防“倒春寒”和晚霜凍害 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到來之前,采取普遍澆水、噴灑防凍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一旦發(fā)生凍害,要及時采取澆水、施肥等補救措施,促進麥苗盡快恢復生長。
記者:殷博士,您對農民朋友有什么希望?
殷貴鴻:希望廣大農民朋友務必高度重視,積極行動起來,看苗管理,科學管理,促弱轉壯,促苗早發(fā),抓好春季麥田管理,奠定豐收基礎,力爭我市小麥產量再上新臺階,再創(chuàng)新輝煌,進一步奠定我市國家糧食核心生產區(qū)的重要地位,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新貢獻!
文章來源:《周口日報》2010-02-20
媒體報道六:
加快推進現(xiàn)代種業(yè)發(fā)展
——訪河南省政協(xié)委員、周口市農科院副院長殷貴鴻
“我省是全國小麥生產、小麥種子繁育第一大省。隨著全面深化種業(yè)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急需在小麥生產第一大市周口市建立河南省小麥品種權交易展示中心,確保小麥現(xiàn)代種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1月30日,省政協(xié)委員、周口市農科院副院長殷貴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河南省小麥占全國的1/4,是我國小麥生產第一大省,我省小麥豐歉直接影響國家糧食安全。我省還是小麥種子繁育第一大省,不僅保障本省用種,還輻射到黃淮麥區(qū)的皖、蘇、陜、魯、晉等省,為保障我國小麥種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周口市地處黃淮地區(qū)腹地,地勢平坦,非常適合小麥生產,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生產先進市和河南省小麥生產第一大市!
殷貴鴻建議,在周口市建立河南省小麥品種權交易展示中心,按照市場化、產業(yè)化、股份化的要求,政府出政策扶持,小麥種業(yè)企業(yè)提供資金,科研院校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構建以小麥產業(yè)為主導、種業(yè)企業(yè)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的科企緊密聯(lián)合、利益分享、互惠共贏的產學研聯(lián)合、育繁推一體化的新型小麥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立足河南,輻射黃淮,面向全國,等條件成熟,進而申報科技部的國家黃淮小麥品種權交易展示中心。形成科研、示范、生產、推廣、加工相結合的有機鏈條,促進小麥新品種的大面積生產應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為中原經濟區(qū)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媒體報道七:
鴻鵠之志,貴在永恒
——河南省青年小麥育種專家殷貴鴻博士
【摘要】:正現(xiàn)任河南省小麥研究會常務理事、河南省青年科技專家、周口市優(yōu)秀青年科技專家、周口市農學會副秘書長、周口市農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周麥"育種主持人的殷貴鴻博士,年輕有為,刻苦鉆研,立志于把"周麥"育種作大做強,在小麥育種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被業(yè)內人士稱為"周麥"的第二代掌門人和開拓者,2006年5月被樹立為河南青年先進典型,并被多家媒體集中報道宣傳。
文章來源:《農業(yè)科技通訊》 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