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發(fā)表中英文學術論文60余篇。
出版專著:
資料更新中……
發(fā)表英文論文:
1. Wang, Yizhong; Li, Xiaomeng; Zhang, Dake; Zhang, Rui; Huang, Huafang; Jia, Shiru, Study on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stereo visual sensor based on experimental design,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513, pp. 751307-1~751307-6. (EI: 20100312634667)
2. Wang, Yizhong; Cui, Yanhua; Chen, Shaohui; Zhang, Ping; Huang, Huafang; Huang, George Q., Study on fruit quality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based on color ident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513, pp. 75130F-1~75130F-6. (EI: 20100212632933)
3. Ma, Lei; Wang, Yizhong; Xu, Qingyang; Huang, Huafang; Zhang, Rui; Chen, Ning, Color identification and fuzzy reasoning bas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511, pp. 75110S-1~ 75110S-6.
4. Wang, Yizhong; Zhang, Rui; Li, Da; Ming, Dong; Hu, Yong; Wan, Baikun, Study on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for Dynamometer Walker System, 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Measurements Systems, Hong Kong, China, 11-13 May 2009, pp. 232-235. (EI: 20094312391297)
5. Wang, Yizhong; Chen, Yonghua; Zhang, Wenjie; Liu, Dingcheng; Huang, Huafang, Study on underwater wet arc welding training with haptic device, 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Measurements Systems, Hong Kong, China, 11-13 May 2009, pp. 191-195. (EI: 20094312391290)
6. Wang, Yizhong; Chen, Yonghua; Zhang, Wenjie; Liu, Dingcheng; Zhang, Rui, Accessibility analysis for CMM inspection planning by means of haptic device and STL representation, Proceedings of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Measurements Systems, Hong Kong, China, 11-13 May 2009, pp. 174-178. (EI: 20094312391287)
7. Wang, Y.Z., Xie, D.L., Zhang, C.X, He, J. Hu, Y., Human spine profile measurement by means of computer vision,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Dalian, P. R. China, August, 13-16, 2006, pp. 3944-3949. (EI: 071210502779; ISTP: BFE36)
8. Wang, Y.Z., Study on a Fast Visual Recognition Method of Workpiece in the Context of CIM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Dalian, P.R. China, June 20-23, 2006, pp. 6895-6899. (EI: 071510543820; ISTP: BFG71).
9. Wang, Yizhong, Su, Jianyu, Liu, Tiegen, Kong, Fanzhi, and Jia Shiru, Study on activity measurement of Nostoc flagelliforme cells based on color identification,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160, pp. 71600Y-1~ 71600Y-6. (EI: 20091311979700)
10. Lei, Ma; Yizhong, Wang; Ning, Chen; Tiegen, Liu; Qingyang, Xu; Fanzhi, Kong, Study on color ident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of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7156, pp. 71561A-1~ 71561A-6. (EI: 20091311985982).
11. Fanzhi KONG, Xingzhou ZHANG, Yizhong WANG, Dawei ZHANG, and Junlan LI, Study on the Fast Matching 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ixed Moment for Wire Bond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Optical Instrument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hina, November 17-20, 2008.
12. Wang, Yizhong and Chen, Yonghua, Product Design by Customers on the Internet,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Yantai, Shandong, P. R. China, August, 12-14, 2006. (ISTP: BFQ61)
13. Wang, Yizhong, Huang, George Q, Lau, Jason, and Humphreys, Paul, Impacts of Sharing Demand Forecast Information in Seasonal Markets on Supply Chain Performance,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Yantai, Shandong, P. R. China, August, 12-14, 2006. (ISTP: BFQ61)
14. Wang Yizhong, Ho, Oscar K.W., Huang, George Q., Li, Da and Huang, Huafang, Study on RFID-Enabled Real-Time Vehicle Management System in Logistics,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 and Logistics, Qingdao, China, September 1-3, 2008, pp. 2234-2238.
15. Wang, Yizhong, Jiang, Shan, and Chen, Yonghua, Product Design by Means of Fuzzy Parameter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Yantai, Shandong, P. R. China, August, 12-14, 2006. (ISTP: BFQ61)
16. Li, Junlan, Wang, Yizhong, Zhang, Dawei, Zhao, xingyu,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computer vision for IC packaging,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ience), 2008, 13(Sup.):91-95. (EI: 082611337433)
17. Fanzhi Kong, Yizhong Wang, Study on the Fast Matching 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Feature Points for Wire Bond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scow, Russia, May 23-25, 2008, pp. 564-567. (EI: 083811576246)
18. Li, Junlan, Wang, Yizhong, Zhao, Xingyu, Kong, Fanzhi, and Zhang, Dawei, Calibration of computer vision positioning system for MEMS wire bonder, Proceedings of SPIE, Vol. 6836, Nov. 11-15, 2008, pp. 68360F1-8. (EI: 082611340245)
19. Li, Junlan, Wang, Yizhong, Zhang, Dawei, Zhao, xingyu,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the positioning system using computer vision for IC packag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Packag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August 14-17, 2007, pp. 478-481. (EI: 083611510510)
20. Wang, Yizhong, Chen, Yonghua, Nan, Zhongliang, and Hu, Yong, Accessibility Analysis for CMM Inspection Planning Using Haptic Device,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Kunming, China, December 17 - 20, 2006, pp. 954-958. (EI: 082811359801)
21. Wang, Yizhong, Chen, Yonghua, Nan, Zhongliang, and Hu, Yong, Study on Welder Training by Means of Haptic Guidance and Virtual Reality for Arc Weld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Kunming, China, December 17 - 20, 2006, pp. 1239-1243. (EI: 082811359753)
發(fā)表中文論文:
1 基于改進蟻群算法的果蔬運輸車輛路徑優(yōu)化的研究 黃華芳; 門建婷; 陳紹慧; 張平; 王以忠; 黃國全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農產品采后生理與貯藏保鮮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工業(yè)及制造系統(tǒng)工程系 【期刊】保鮮與加工 2011-05-10
2 用于二維對稱復雜形狀工件視覺識別的分組編碼法 王以忠; 王玉峰; 李達; 黃華芳; 張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2010中國儀器儀表學術、產業(yè)大會(論文集1) 2010-11-10
3 基于網絡的虛擬坐標測量機 李達; 王以忠; 王瑞; 姜博捷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Proceedings of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E-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Government (EEEE 2010) Volume 2 2010-09-04
4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鍵盤膠帽印刷觸點檢測 王以忠; 郭曉冬; 王燕; 郭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系 儀器儀表用戶 2010-12-08
5 基于CRM2400的無線網絡溫度采集系統(tǒng) 張銳; 王以忠; 李達; 黃華芳; 陳紹慧; 張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市農產品采后生理和貯藏重點實驗室 湖北農業(yè)科學 2011-01-20
6 一種新型的雙目立體視覺測量方法的研究 王以忠; 劉振; 李孝猛; 賈士儒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市工業(yè)微生物重點實驗室 【期刊】儀器儀表用戶 2010-02-08
7 面向IC封裝的顯微視覺定位系統(tǒng) 李君蘭; 張大衛(wèi); 王以忠; 趙興玉; 孔凡芝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期刊】光學精密工程 2010-04-15
8 冷藏車內溫度場和濕度場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 王以忠; 胡春園; 陳紹慧; 張平; 黃華芳; 黃國全; 劉旭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國家農產品保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津市農產品采后生理與貯藏保鮮重點實驗室; 香港大學工業(yè)及制造系統(tǒng)工程系 【期刊】保鮮與加工 2010-05-10
9 容器架注塑工藝參數(shù)的優(yōu)化 傅蓉暉; 王以忠; 劉田叔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亞光耐普羅精密注塑(天津)有限公司 【期刊】上海塑料 2010-06-30
10 雙目立體視覺傳感器結構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 王以忠; 李孝猛; 張大克; 賈士儒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理學院; 工業(yè)微生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10-06-25
11 基于線結構光的汽車涂裝瑕疵檢測的研究 王以忠; 哈維皓; 王燕; 張大衛(wèi)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系;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期刊】儀器儀表用戶 2010-10-08
12 基于MSC1210的鈉離子濃度測量系統(tǒng) 侯海嶺;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期刊】儀表技術 2009-04-15
13 基于CRM2400的短距離無線數(shù)據傳輸 張銳; 王以忠; 王燕; 黃華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系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9-10-25
14 基于離散余弦變換和支持向量機的人臉識別方法研究 孔凡芝; 王以忠; 何靜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儀器儀表用戶 2006-12-08
15 大米色選系統(tǒng)中的光源改進 何靜; 張銀蒲; 王以忠; 孔凡芝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唐山學院信息工程系;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期刊】糧油加工 2007-02-08
16 OPC技術在樓宇自動化系統(tǒng)中的應用 張銳;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7-03-25
17 基于共面靶標雙目立體視覺傳感器標定 李琳;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 【期刊】傳感器世界 2007-05-25
18 一種新穎的模糊化定制產品設計方法的研究 王以忠; 龍婷; 陳永華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 天津; 香港特別行政區(qū)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7-09-25
19 基于MF RC500的RFID射頻讀寫器設計 南忠良; 盧修竹; 王以忠; 李義高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自動化儀表 2007-09-20
20 農產品質量溯源用RFID溫度測量記錄系統(tǒng)的研究 王以忠; 張銳; 黃華芳; 南忠良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科技大學 天津 【期刊】湖北農業(yè)科學 2008-03-05
21 基于非流形幾何與特征樹的異質材料實體可視化方法 寇欣宇; 王以忠; 彭一準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香港大學機械系 【期刊】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 2008-04-15
22 基于圖像的二步法工件快速識別 王以忠; 劉鼎成; 黃華芳; 栗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8-03-25
23 一種基于雙目線結構光視覺系統(tǒng)的簡單標定方法 王以忠; 李琳; 黃華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長沙交通學院學報 2008-03-15
24 天鋼3500mm中厚板軋機的軋件跟蹤系統(tǒng) 孟大朋; 王欣;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鋼鐵有限公司 【期刊】天津冶金 2008-08-15
25 用于果蔬保鮮的RFID溫濕度記錄系統(tǒng) 王以忠; 龍婷; 張銳; 候海嶺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期刊】天津科技大學學報 2008-09-25
26 引線鍵合匹配定位算法研究 孔凡芝; 王以忠; 李君蘭; 趙興玉; 張大衛(wèi) 哈爾濱工程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期刊】微計算機信息 2008-10-25
27 混沌動力學在心率變異分析中的應用 明東; 萬柏坤; 胡勇; 王以忠 天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 天津大學生物醫(yī)學工程系;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所;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 【期刊】航天醫(yī)學與醫(yī)學工程 2005-12-15
28 線性激光位移傳感器的結構優(yōu)化設計 王以忠; 張大衛(wèi); 來新民; 黃田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期刊】天津大學學報 1999-01-27
29 透鏡形式對激光位移傳感器精度影響的研究 來新民; 王以忠; 張大衛(wèi); 曾子平 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期刊】天津大學學報 1999-01-27
30 機器人化柔性自動坐標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 王以忠; 王向軍; 葉聲華 天津大學 【期刊】儀器儀表學報 1999-02-20
31 任意形狀工件的二維視覺定位和定向的研究 王向軍; 王以忠; 鄭義忠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 【期刊】測試技術學報 1995-09-15
32 基于線結構光的輪廓傳感器的研究 王以忠; 洪海濤; 葉產華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系 【期刊】實用測試技術 1995-12-28
33 智能坐標測量系統(tǒng)的研究 王向軍; 王以忠; 葉聲華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系 【期刊】實用測試技術 1996-02-28
34 一種激光位移傳感器的試驗研究和改進 來新民; 王以忠; 曾子平; 張大衛(wèi) 河北工業(yè)大學機械電子工程系; 天津大學機械系 【期刊】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 1997-09-30
35 激光位移傳感器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實驗驗證 來新民; 王以忠; 曾子平; 黃田; 張大衛(wèi) 河北工業(yè)大學; 天津大學 【期刊】計量學報 1998-10-22
36 三維簡單幾何形狀工件的視覺識別、定位和定向方法(英文) 王向軍; 王以忠; 葉聲華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 【期刊】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1998-12-27
37 利用ORLC編碼實現(xiàn)任意形狀工件的快速識別 王向軍; 王以忠; 鄭義忠 天津大學 博士 【期刊】宇航計測技術 1997-04-25
38 一種用于人體脊柱輪廓測量的立體視覺方法的研究 王以忠; 何靜; 孔凡芝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9-01
39 引線鍵合機大物距高放大率光學系統(tǒng)的設計 王以忠; 張春霞; 張銳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9-01
40 大米色選中的光源選擇與模式分類方法的研究 何靜; 孔凡芝;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9-01
41 用于引線鍵合的灰度相關匹配定位算法的研究 孔凡芝; 何靜; 王以忠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9-01
42 基于計算機視覺的鍵盤膠帽印刷碳點質量檢測的研究 王以忠; 郭曉冬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會議】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 2006-09-01
媒體報道:

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專家訪談——訪王以忠教授
記者:王老師,您好!作為我校的引進人才,您能簡單談談自己的個人經歷嗎?
王教授:記者,你好!我的三個學位都是從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系獲得的,本科專業(yè)是光學儀器,碩士和博士的專業(yè)為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導師是葉聲華院士。1996年博士畢業(yè)后,分別在天津大學、香港大學和美國任講師、合作研究員和博士后,其間在香港和美國分別留學4年和2年。自2004年9月起在我校任教授。
記者:以您的學識和個人積累,當時選擇回內地工作肯定機會很多,那是什么原因讓您最終選擇了天津科技大學呢?
王教授:當時的確有很多機會,包括天津大學在內的一些高校都對我伸出了橄欖枝。天津科技大學吸引我的是學校的學科特色、辦學思路、科研環(huán)境、學術氛圍和發(fā)展前景;同時,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的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yè)與我的專業(yè)、工作經驗和期望非常吻合,適合我的發(fā)展。
另外,有一件事對我的選擇也起了重要的作用。當時,我想先從網絡上了解了一下科大的相關情況。令我意想不到的是,進入科大電子信息與自動化的學院網頁后,首先閃入我眼簾的并不是院長、書記的相關信息,而是學院一位獲得國家自然基金的老師的大幅照片和宣傳材料。這讓我感受到了科大尊重人才,重視科研的良好的學術氛圍,感受到了科大領導寬廣的心胸和氣度。
記者:您到科大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工作后,感受如何?
王教授:2004年我離開香港到學校報到前不慎摔傷。在天津醫(yī)院住院期間,學校、學院和系領導,同事,以及工會組織多次到醫(yī)院探望,給了我極大的關懷和幫助,感受到了科大家一般的溫暖。
到科大報到以后,得到了學校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同事們的熱情幫助,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工作條件和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學校資助了科研啟動經費;在用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為我提供了工作間,并配備了相應的辦公桌椅和文件柜等;嚴新中老師把他的研二的學生與我合帶,讓學生幫助我做課題;李淑清老師把自己講的《應用光學》課轉給我;同時,還有一些具有不同專業(yè)背景、踏實肯干、刻苦鉆研的年輕教師和我一起共同進行科研工作。
我的具體研究方向是數(shù)字化測控技術及儀器和激光及光電測試技術及儀器。來到科大后,我將個人所學與科大濃厚的輕工特色和學科發(fā)展結合起來,從集成創(chuàng)新入手,充分發(fā)揮交*學科的優(yōu)勢,為我校的優(yōu)勢學科服務;同時,力圖從解決相互獨立的、具體的具有輕工特色的技術問題入手,爭取并解決找出它們之間內在的、具有共性的問題,促進測試計量技術的發(fā)展。
由于在香港大學的科研經歷,同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和工業(yè)及制造系統(tǒng)工程系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我每年都到香港大學進行合作訪問,追蹤相關學科的發(fā)展前沿,擴大眼界,開闊思路。同時,我校聘請香港大學的教授為我?妥淌,并邀請他們到我校訪問講學,提高了學校的知名度。
去年我分別獲得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和天津市教委高等學校科技發(fā)展基金計劃項目的資助,其中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是和國家農產品保鮮中心(天津)共同承擔的,財政撥款為50萬元,香港大學的黃國權教授是項目組主要成員之一。目前這兩個項目都在正常進行中。到科大工作4年多以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近40篇,有15篇被EI檢索。同時,申請了多項專利,現(xiàn)已獲得5項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
我目前是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天津市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與系統(tǒng)集成分會理事、天津市集成電路行業(yè)協(xié)會會員。另外,我還是國內著名學術期刊《儀器儀表學報》和《光學精密工程》的同行評議審稿人,這兩個刊物都是EI核心檢索源。
記者:您在日常的科研教學中,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能力?
王教授:現(xiàn)在我承擔著兩門本科生課和兩門研究生課的教學任務。在授課的過程中,我一直秉承一種理念: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力爭培養(yǎng)同學們的學習能力。這一點做起來并不容易,我在努力。同時,盡可能將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將相關學科發(fā)展的最新知識講授給學生。另外,對于研究生,在培養(yǎng)他們的如何做科研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寫作和表達能力。
文章來源:《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 2009年3月26日
媒體報道(二):
“海歸”驕子王以忠 科大沃土展才華
第26個教師節(jié)即將來臨,這也是新世紀以來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發(fā)布以后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多年來,我校教師群體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在教書育人的平凡崗位上,以高度的育人責任感和一絲不茍的教學態(tài)度,踐行著高校教師教書育人、以身作則、引領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光榮使命。為了大力弘揚我校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激勵廣大教師認真履行崇高使命,扎實推進師德師風和教風行風建設,現(xiàn)將2010年度學校師德先進(個人、集體)及思政工作先進(個人、集體)的事跡分期刊載,以進一步激發(fā)我校廣大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的責任感、使命感、自覺性,動員和激勵我校教職員工為建設高水平科技大學而更加努力奮斗!
“海歸”驕子王以忠 科大沃土展才華
王以忠,男,47歲,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在香港和美國作為合作研究員和博士后留學六年,2004年人才引進到天津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自動化學院,從事數(shù)字化測控技術、激光及光電檢測技術及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
王以忠同志自覺地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一貫注重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用實際行動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并且結合自己的本職工作實際情況,不斷探索,與時俱進。王以忠同志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敬業(yè)奉獻,熱愛學生,對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把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合格人才放在首位;他堅持教書育人的正確方向,注意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嚴謹治學、講課認真、刻苦鉆研、勇于探索、工作勤奮、待人誠懇的精神感染和影響著學生;他淡泊名利,為人正直坦誠,團結同志,樂于助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學工作中,根據目前教學的現(xiàn)狀,借鑒國外/境外大學的情況,結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特點和需求,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講授本科生《激光測量技術》時,采用課堂授課和學生查找文獻、撰寫報告和進行PPT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通過查找資料自學知識、通過科技寫作總結所學知識,以及通過演講表達所學知識的綜合能力。在對研究生的授課過程中,結合課程內容加入了參考文獻檢索、學術論文撰寫和學位論文撰寫的輔導和訓練等環(huán)節(jié),使研究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必備能力,為他們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這些工作沒有先例和經驗可循,王以忠同志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從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出發(fā),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和體會,課前精心準備、認真?zhèn)湔n,教學過程中言傳身教、嚴謹細致、精益求精,使學生學到了在書本上無法學到的知識和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學生的好評,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改革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體現(xiàn)了他對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和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yè)精神。
六年的留學經歷,使得王以忠同志和國外/境外大學建立了良好的交流與合作渠道。從2004年起,通過他的聯(lián)系,我校先后聘請了美國Drexel University和Hong Kong University的5名知名教授學者作為我校的客座教授,部分成為我校兼職碩士生導師,為學院成功申報碩士點做出了貢獻。
王以忠同志始終保持著與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工業(yè)與制造系統(tǒng)工程系以及矯形及創(chuàng)傷外科學系的密切科研合作關系,每年應邀到香港大學進行1~2次學術訪問,同時聯(lián)合申報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并邀請香港大學和Drexel University的教授到我校進行學術交流。王以忠同志積極參與國際學術會議的組織,是在香港舉行的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Measurement Systems的Publicity Chair,以及將在意大利塔蘭托舉行的2010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irtual Environments, Huma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Measurement Systems的技術委員會成員,并擔任多個境內外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的同行評議審稿人。這些活動既提高了我校在海外/境外的知名度,也活躍了我校的學術氣氛,同時使得王以忠同志熟悉所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前沿動態(tài),為做好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科研方面王以忠同志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留學期間積累的基礎上,根據我校的特點與特色,與香港大學和國內高校和研究單位合作,積極申請縱向科研項目、承攬橫向課題。目前主持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具導航性關節(jié)型活檢針和穿刺針的研究”、天津市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果蔬物流保鮮數(shù)字測控裝置與應用技術研發(fā)”、天津市高等學?萍及l(fā)展基金計劃項目“基于多技術集成的遠程無線物流運輸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以及“多導聯(lián)無線傳輸模塊”等橫向合作項目多項,所主持的在研項目科研經費合計80余萬元。目前還承擔著我校技術節(jié)能的工作。這些科研工作涉及生物醫(yī)學工程、電子信息、高效農業(yè)、現(xiàn)代物流業(yè)以及節(jié)能減排等領域,對于促進相關產業(yè)的技術提升,服務我市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做好科研項目的同時,王以忠同志還注重學術交流和學術論文的發(fā)表。自2004年到我校任職以來,在境內外參加了10余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報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專家、學者進行廣泛的討論和交流,了解相關領域的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六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會議和期刊共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檢索2篇,EI檢索23篇,ISTP檢索7篇。
王以忠同志不但出色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結出豐碩的果實。到目前已培養(yǎng)出碩士研究生5名,工程碩士研究生4名,現(xiàn)有在讀碩士研究生8名,工程碩士研究生13名。
王以忠同志除了完成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等工作外,還承擔了大量的社會工作,主要社會兼職有: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xié)會(IEEE)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高級會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光機電技術與系統(tǒng)集成分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天津市光學學會理事;著名學術期刊、EI核心刊源《儀器儀表學報》和《光學精密工程》的同行評議審稿人。
文章來源:《天津科技大學宣傳部》2010-09-09